返回第三十七章 知识就是力量(2 / 2)煜煜吃鱼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好,就这里了。刘瑾,你派人给朕把御马监收拾打扫出来,然后在去宫中挑选两百名没事干的小太监,既然朕不住宫里了,除了太后那里,其他地方的人手能裁撤就尽量裁撤,你告诉他们,到这大明精工集团也是给朕办事,俸禄待遇一律不变,两天以内,朕要见到人手。”

……

第二天,朱厚照带着新收入麾下的工匠来到了宣武门外的琉璃厂,朱厚照建设豹房时所用的琉璃就全部产自这里。在这个时代甚至后世的伪清,琉璃这种东西都是皇家和富贵人家的专属物品,寻常百姓连可望不可求都做不到,因为他们没资格看到,这也是驻颜坊开业时用了大量琉璃造成轰动性场面的原因。

事实上,琉璃、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最大的区别在于二氧化硅的含量,琉璃的二氧化硅含量仅略大于90%,而玻璃的二氧化硅含量92%-99%。所以说要想大规模生产玻璃,要做的就是将琉璃的纯度提高,并且降低成本。

而琉璃之所以价格高昂,并不是因为其原材料成本高,而是因为制作工艺的不成熟。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古法琉璃的精品制作,相当费时,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

因为太祖高皇帝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所以制定了匠户政策,就是说你的父亲是木匠,你就只能是木匠,你的父亲是医生,你就只能是医生。这就造成了很多行业名存实亡的现象,人们的兴趣和发展得到了限制,根本就不利于大明朝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直到成化年间,这个制度才被慢慢废除。

而琉璃厂的工匠们的手艺都是父传子、子传孙这样一代代的传下来的,他们早已经习惯了机械性的操作,生产,废弃,成品这样的流程,想让他们自己研发如何降低成本提高产量,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理科生,朱厚照让这群工匠当着自己的面烧制了一次琉璃,打算自己研究一下问题所在。

经过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的观察,朱厚照终于找出了关键—温度。因为温度不够,所以不能够将原材料烧至到半融化状态,也不能将主要原材料二氧化硅的共价键持续打断重铸,自然也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四面体,也就是玻璃的结构。

问题是找出来了,但是怎么解决呢?

这个时代的匠人们已经擅长利用风箱、木炭等冶炼工具了,既然不是工具的问题,那肯定就是程序上出了错。朱厚照最终把目光锁定在了负责提供温度的铁炉上。没错,就是铁炉。

后世都说“高炉炼铁”,这也是因为铁的熔点比较高,对温度的要求也很大,所以后世的解决办法就是加高锅炉高度,从而达到增加氧气含量助燃升温的目的。

“你们,去把那个铁炉加高,加高二米左右,然后再烧制。”朱厚照对着工匠吩咐道。

不得不说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也并非一无是处,在朱厚照的吩咐下,没有一个人消极怠工,大家齐心协力,发挥着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琉璃厂上上下下九十多个工匠,两个多小时就把原有的铁炉加高了两米左右。

对于大家的效率朱厚照是十分满意滴!于是又让工匠再升级后的铁炉里加上更多的木炭,拿来更多的风箱,朝着炉口源源不断地鼓入空气。再按照原有的方法重新烧制了一遍琉璃,不一会儿,新的产品诞生了。

将这块新产品和原有的琉璃拿在一起仔细对比,朱厚照发现新产品更为通透晶莹,用来做窗子和镜子再合适不过了,但是硬度上又不如原有的琉璃。

“玻璃本就是易碎品。”小朱同志这样安慰自己。

“你们再去烧制几次,然后将产量和成功率报于朕。”朱厚照今天十分有耐心,毕竟若是着玻璃能够低成本量产,那就是一个新的吸金利器啊。

……

“陛下,臣等按照您的吩咐烧制出来的东西,居然一烧就成,基本不会失败,陛下可真是神了!”琉璃厂的管事侯建显得十分激动。

“记住啦,这玩意儿以后就叫玻璃,对了,成本如何呢?”朱厚照也很激动,毕竟这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以后第一次靠知识改变了命运,“知识就是力量”后世伟人说的对啊。

“回陛下的话,这东西一炉一次能够产出八十块左右,成本大概在四文钱一块玻璃。”侯建现学现卖,对陛下亲自命名的玻璃感到很贴切。

“朕要你们大规模建造这样的烧制装置,多长时间可以建起来?”

“不知陛下要建多少?在哪里建?”

“就在北安门外的原御马监,先造三十座吧。”

“若是人手足够的话,两天以内可以交付使用。”侯建算了算,报出了一个比较可靠的数值。

“好!刘瑾,在场的每个工匠赏十两银子,另外你从内帑调拨银子和人手,两天之内,朕要看到三十座高炉设备!”

刘瑾依旧自顾自的吃着豆子,也不明白朱厚照弄这些东西有什么意思,能吃吗?就算能吃,还能有自己的豆子好吃不成?反正陛下的内帑刚收入了二百万两银子,刘瑾也不心疼,当即就下派了赏赐。

……未完待续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