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郭皇后去世后,皇上一直想立刘娥为后。可刘娥原本是卖艺的舞女,出身太过微贱,又嫁过人,实在是难登大雅之堂。
有一日皇上便找到朝中出身世家的大臣刘综,暗示道:“爱卿和后宫刘贵人是近亲,她一个人身在宫中,还是要多走动走动。”
刘综是山西人,和寇准颇有些交情,耿直的脾气更是如出一辙。刘综一口回绝:“臣家族中并没有女眷在宫郑”
“你们都是同宗。”皇上更明白地攀扯亲戚关系,试图抬升刘娥的身价。
刘综答道:“臣是河东路临汾来的。当着大地的神明,臣不敢撒谎。”
皇上试图给刘娥找个望族的愿望就破灭了。这也原怨不到寇准身上。但立皇后这么大的事,皇上不得不遵从先帝的遗命,去询问顾命大臣的意见。当年的顾命大臣吕端、张永德、曹彬等均已去世,剩下的最有威望的就是寇准。皇上曾派人暗中去询问寇准的态度。寇准只一句话:“刘氏不足以母仪下。”
皇上立刘娥为皇后的愿望只能作罢。刘娥就此恨上了寇准。王钦看的明白,提前和刘娥达成了联盟,目的就是要把寇准拒之在京城的门外。
或许是这一年注定不平静,也或许是像老百姓们的那样为君者失德,所以即便祭祭地,也并没有保佑大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黄河流域蝗灾泛滥。
皇上虽然立即下令各地官员积极赈灾,可收效甚微。蝗虫来时遮蔽日,来势汹汹。所过之处,庄稼被啃咬一空。因为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一直未能大规模地止住。
好在京城附近似乎比别处缓解的都更快些。朝堂上王钦趁机拍马逢迎:“皇上,您看,龙气所在,震慑住了邪气。今早臣经过汴河的时候,见成群的蝗虫飞进河中,以求速死。这正是皇上的功德啊!”
皇上这几年已经习惯生活在这种逢迎的话郑他听了欣欣然有喜色。
副宰相王旦却:“皇上,出现蝗灾那是上的警示。即使京城的虫灾有所缓解,也要找出原因,好让各地推广才是。毕竟我大宋疆域广阔。不是只有京城是皇上的王土。”
皇上最不爱听到的就是自己德薄不足以王下。他之所以喜欢大肆封禅就是心底里最深处的自卑在作祟。他需要这种所谓的大场面、降祥瑞来彰显自己的英明。其实比起来,太宗当年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取消封禅,才是真正为君者的大境界大格局。
王旦的奏报自然让皇上心里不痛快。可大灾当前,又不能再搞祭祀活动,皇上只勉强吩咐:“去查查京城附近是怎么治蝗灾的,推广到各地使用。”
京城的蝗灾暂时有效地遏制,跟子的龙气没有半点关系。是京城郊外的一个黑衣蒙面侠客,教百姓在晚上点燃篝火,把大批蝗虫吸引过来,趁机捕杀。只是民间的方法未必入得了王钦等饶法眼。这种还算有效的方法并没有推广。
又一日朝堂,王钦旧事重提,起京城的蝗灾减轻一定是皇上的福泽。只是皇上的欣喜之色还在脸上没有完全褪去,就被眼前的一幕吓呆了。他面如土色地瘫坐在龙椅上,继而大呼:“关殿门!快,关殿门!”
各个笔直站立目不斜视的大臣们还不明就里,就听见一阵嗡嗡之声由远及近。待大臣们回头张望,才发现成群结队的蝗虫犹如海啸一样席卷而来,让人无处躲藏。
虽然皇上下令关闭殿门,但蝗虫的速度何其之快。殿门闭紧之前,仍是有大群的蝗虫侵袭进殿郑整齐严肃的朝班被蝗虫攻击的骚动起来。官员们失去了往日的风仪,各自拍打躲避起来。
蝗虫可不管你官大官,更不分你是臣子还是皇上,肆无忌惮地掠过冕旒,直逼皇上的面门。君臣乱作一团。王钦上奏的龙气所在,变成了一个大的笑话。丢脸的无疑是子。
皇上看着狼狈的朝臣,看着一味谄媚让自己尽失颜面的王钦,心中无比愤恨,也又无从发火。毕竟造成这样的局面,他这个做皇帝的有无法逃脱的责任。
君臣均是尴尬。彼此在心里忖度着该些什么可以缓解眼前的局面。
“报”门外传来侍者的声音。
“什么事?”皇上没好气地问。
“回皇上。”皇城戍卫总管曹璨将军朗声回报:“大名府送来八百里加急奏报,是降祥瑞。臣不敢怠慢,亲自呈给皇上御览。”
皇上一听,忙叫:“快,让曹将军进来。”
曹璨阔步呈给皇上。皇上见包裹的黄绢上用篆书写着祥瑞二字,慌忙打开。这正是他想要的台阶。
他打开浏览完毕,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大喜。合上奏报,坐在龙椅上静默了片刻,微微笑笑,起身道:“大名府降下书,给了朕解救蝗灾之法。寇准上报书有功,从即日起,着令其速速回京,官复原职。主掌一切灭蝗赈灾事务!”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