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如此想着,不过高阳还是用手机发了一串中药名以及数量给了张志东,而很快也收到了张志东的回复
‘这么多种?好的’
能不多吗?
林林总总的29种药材,不管配啥药也肯定是用不了那么多,好在高阳要的不多,每种多的也就几十克,少的只有几克的量。
随着高阳翻看的中医书籍慢慢增多,之前记忆在脑子里的一些药材药方如同活了一般,在脑海中翻飞组合,同一种疾病,因为很多药材都有相似功效,所以能够组合出不止一种方子进行有效治疗。
并且,因为每种药材并不是只有一种效果,所以,针对不同症状或者不同程度的同一疾病,所需要的药方也并不完全一致,排列组合的方式自然是千变万化。
当然,前提是,你能够千变万化得了才行。
如果记得不够详细,不够多,也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千变万化了。
回想着本草纲目里有关人参记录的那一味草药
高阳也是暗自感叹
竟然有近百种病症都可以用人参入药
看来这位药材里面应该是含有一种比较通用的且肯定益于人身的元素,怪不得会造成稀缺昂贵的市场结果。
而且能够作用于很多病症的一些药往往都耳熟能详,且很名贵,比如灵芝冬虫夏草啥的因此,基本可以断定,这些植物肯定都有一个共性,如果按照西药医学的说法,大概是含有什么氨基酸、胆碱、酶、醇之类的元素。
这也是为什么,高阳让张志东去准备分离因数特别大的离心机的原因,高阳要把所有的这些药材全部分解的明明白白的,挨个尝试各个成分的作用
高阳相信,以他现在的几十倍与常人的敏锐感知力,肯定能把各种药材里的各种成分研究的明明白白。
自己也来当一次现代版的神农,高科技版的
之前神农是一株一株的尝试,我是一株或者一副药分解成几十上百种单质元素来尝试,可以直接凭借超细微的感知力来感知其中哪种是有效且有用的
随着高阳翻看的中医学著作越来越多,很多东西融会贯通之后,出现了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的效果,而很多医书里面的东西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复的,毕竟理论就是那么多,并且疾病也就是那么些,尤其是对于中医来讲
很多疾病都概括的很笼统,比如恶毒之症,疽等指的就是癌症,哪有现在这么多细分名字,以前的医术瑰宝没错,但是比起现在来讲,的确是落后不少
古时,得个阑尾炎啥的,除了等死也没别的法,而现在呢,一个小手术就解决了。
看着提前一个多小时翻完了的中医资料,高阳全部原样放回,然后又随机取了几本,只是草草的看了看目录就又放了回去
坐在椅子上,高阳闭上眼睛,脑海中回想着自己这一个多小时看到的资料,渐渐生出一股明悟
都说中医是越老越厉害
为什么呢,都知道,年纪越大看病自然越多,经验自然就越多,这样治起病来就越精准有效。
中医最关键的就是一个诊断,而这一步是最考验经验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看准了,后面的用药才有根有据,如果第一步就错了,那后面基本上就没有对的了。
而中医难就难在,光凭外表去判断一个人得了什么病可不就得考经验吗,时间短了哪来的经验呢。
西医不一样了,到医院,哪疼检查哪,什么抽血B超X光核磁共振啥的,几个细胞异变都能给你扫出来,还用什么经验?
知道哪有问题了,该怎么治怎么治呗,反正现在的西药,说白了就是找出有效地各种成分或溶解水里打吊针,或者和在淀粉里做药粒,再不行就切一刀,优势实在是太明显并且太具优势了。
当然这种头疼治头,脚疼治脚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也不那么完美就是了。
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完美不完美这个重要吗,当下能治好就得了。
不良的饮食习惯吃出胃溃疡了,花了大价钱,养了几个月,禁吃这个禁吃那个,好不容易好了之后,又恢复之前的饮食习惯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