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了想法,蓝轻言就开始写计划。
要做这样一家店,首先是能大量就近买到原材料----安县境内大多数百姓常吃的粮食。暂定的有玉米面、小麦面,黄豆面、燕麦面、高粱面、荞面。这些都是耐寒耐旱的作物,大部分百姓主要的口粮。
其次是成品,就是能用这些粮食做出什么美食。现在想得到的有粗粮馒头,混合面馒头、窝窝头、各种杂粮馅饼、挂面。
前面几种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会做不愁,挂面就得靠蓝轻言现教了。
第三是铺子,赵大富买下来的三个铺子有大有小,都可以用。但是考虑这个铺子并不要多大的地方。所以决定以不浪费为原则,就用最小那个,只有三十多平的小铺子,好在后面还带有一小间隔间。
最后是经营者和店名。经营的人当然是赵大富,带着洪权家老大和老二,足够了。至于店名,通俗一点,就叫蓝家杂粮铺。
说起店铺名字,蓝轻言又想起自己的小超市了,也不知道现在成了什么样子,是完全倒了呢还是持续经营着的。当初为了那个招牌,还特意去请自己老爹亲自题名呢。
可这中偏僻的小山村,既没有老先生也没个秀才,这写招牌名字还真的个难题。最后是于公公写的,他是江公公全力培养的徒弟,那也是文武双全的人物,要不是身有残缺,恐怕比某些官员还有能力和才华。
看着手里的大字,蓝轻言惭愧了:“我看我得赶紧反省自己都干了些啥,把一个满怀诗书和武艺的人拐到这穷山村种田来了!你可是江公公刻意培养来辅佐当朝太子的人的!”
于公公倒是很淡然,放下毛笔才说话,顺便还把一边看热闹的肖嬷嬷拉下水:“夫人说笑了,这些都是我们在那个地方的生存技能而已。除了哪里,毫无用处!肖嬷嬷也会,应该是琴棋书画肖嬷嬷都是高手。”
肖嬷嬷立刻脸红了,难得扭扭捏捏得说:“哎哟,于谦乱说,那像你们,能近身伺候……的,都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我只是小时候……学了几天而已。”
她说的断断续续,不过除了新来的丫鬟婆子,都明白省了的是什么意思。
感情肖嬷嬷以前还真是和皇上一起长大的,竟然读书写字都一起。不过她不愿多说,也没人会问。这种话题聊深了,就成了禁忌了。
气氛有点怪,蓝轻言赶紧转移话题:“这是好事啊,我这一手烂字拿不出手,以后有个什么,就不需要到处求人了。至少我肚子里的小东西可以跟你们学,至少外面的事,你们懂得可能比连远门都没出过的先生知道的多。”
赵大富把招牌拿去给洪权做,蓝轻言就开始琢磨做面条的事了,这个技艺现在还没有,那教给谁就要好好考虑了。而且她前世虽然常在家自己用面粉擀面条吃,但真要大量做,光储存就是个问题。
考虑几天,决定把面条的制作工艺交给小山娘和花嬷嬷连翘。这三个人,两个是自己的人,手里有她的卖身契。小山娘至少到现在,是她觉得大山村最懂得感恩,最诚实的人,教给她放心。
至于制作过程,她一边回忆一边一条条列在纸上,也许有所疏漏,但是大概是不会错的,大不了让花嬷嬷和连翘现在家多试几次。
做法及流程:
第一步:和面,面粉中加入盐水(食盐溶解成的盐水)。和面时,不能过硬或过软,要反复用力揉和。直至不粘手,不粘盆。
第二步:醒面,将和好的面进行放置两刻钟;
第三步:盘条,将和好的面团放在平整的桌面上,用刀将面团划割成圆形长条,随之用手来回反复捻搓成直径更细的圆条。再将其层层盘入盆中,为防条与条之间相互粘连,需要抹上菜籽油。不可用面粉替代食油,否则挂面会显得粗糙。
第四步:把两根一指粗的竹竿固定好。将盘好的面交叉缠绕在竹竿上,至竹竿绕满为止。绕条时用力要均匀,自然有序。一般情况下,每两根竹竿可绕五斤左右面条。
第五步:二次醒面,将绕好得面放入大缸中,发酵两刻钟。冬季气温较低,可延长到一个时辰,夏季则一刻钟即可。
第六步:拉条,拉制时要平均用力向外慢慢伸张;
第七部:三次醒面,将竹竿面拉起,再次放入大缸中两刻钟;
第八步:上杆,将面条从大缸中取出,挂到高架子上;
第九步:二次拉长,将面从架子上垂直下拉致想要的粗细,进行晾晒;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