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2安置之争(1 / 2)凯霞君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级医院负责了一个病人从手术到康复的全过程,占用了床位,导致周转率不来;下级医院设备、环境、技术再好,也只能小打小闹,看点小病,技术提不高,人才留不住,成了大医院的中转站、培训基地。

周斯绵跟省里几家大医院接触和洽谈的过程中,合作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市人民医院出场地、现有的检验设备,省级医院来专家、引进新设备开展合作。

有班子成员提出质疑,说这是一种新型“院中院”模式。周斯绵不这么认为。新开办的科室,是医院的科室,坚持的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让省里大医院的专家来市里看病,不但没有损害病人利益,还减少了病人看病的成本。

“这种合作,是真正的医疗技术的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周斯绵向市政府和市卫健委主要领导汇报的时候,市领导一针见血,“今后医改的方向,应该要推广这种合作模式。”

得到面的肯定,周斯绵的信心更足,他一口气跟省里的医院签订了五个科室的合作协议,满满当当设置开放床位一千张。以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周斯绵是再造了一个市人民医院。

挂牌仪式隆重而简朴,完全在“八项规定”要求之内进行。周斯绵甚至动员省级医院负责人,请来了省卫健委的领导。相应的,市里很多领导都出席这场仪式。对于民生事业,许多领导是愿意支持的。

市人民医院在这场合作中,无疑是受益最大的一方。新院搬迁时,留下的仪器设备、病床、房屋得以重新启用,医务人员还能受到省里专家的现场培训——这种培训,是手把手地教,是潜移默化的示范。周斯绵可以预见,在不久之后,这批医务人员将成长为医院中坚力量。这是周斯绵最初的梦。

随着签约挂牌的结束,省级医院的专家陆续进驻市人民医院。老院区又呈现出一种新的景象。这种景象,让周斯绵陶醉。他不求名垂青史,但一定要有一番作为。这就是他要的作为。他对自己感到满意。

挂牌之后,侯江涛找到周斯绵,说:“周院长,医院有永远忙不完的事情。可是,有一个人你别忘了,就是胡工珀。”

周斯绵一拍脑门:“哎呀,忙得把他忘记了!”

胡工珀出狱的时候,两人去看望他,承诺帮助他走出困境,重新开始生活。可是,跟国企的合作泡汤了,血液透析仪的研发生产也成了一个泡影,胡工珀就被遗忘了。

“医院这么大,安置一两个人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周斯绵说,“何况,他曾经是医院的一员。”

侯江涛习惯性地摸了摸头的一圈“栅栏”,说:“如果将他安排来医院班,我看恐怕不妥。一旦有职工告状,我们很难处理。”

周斯绵反感侯江涛这种说法,他说:“我们当领导的,如果这也怕那也怕,就什么事也干不成。抛开个人情感因素,解决胡工珀的就业问题,也是医院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

侯江涛被周斯绵怼了,心里也不是滋味。他说:“周院长,我们共事多年,你觉得我是怕事的人吗?”

周斯绵意识到自己把话说得太重了,又把话往回说:“侯书记,你误会我了。我不是说你怕事,我的意思是,胡工珀已经接受了法律的惩处,自己也意识到错误了,我们应该给他一条活路。”

“当年,我记得解决张娟娟来医院工作的时候,你也没这么心,解决张娟娟副护士长的时候,你还强烈反对,为什么对胡工珀这么心?”侯江涛不解地问。

提起张娟娟,周斯绵的心头一阵隐痛。她是他不能揭的一块伤疤。周斯绵低下头,不语。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