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只是想花钱买个酱曲,结果又额外花了那么多钱,看着这一地的菜,林楼兰在心里问自己,为什么一开始要选择买酱曲而不自己做呢?
不不不!
我们得回到一开始的想法轨迹上去,不是她不会做,而是制作酱曲的过程复杂又费时,她没有那个时间!
酱曲有两种做法来相互搭配,一个叫黄衣,一个叫黄蒸。
做黄衣酱曲需要在六月中,将小麦淘洗洁净后,用水在瓮子里浸到发酸;漉出来,蒸得热热的。在架上铺的席箔面上,铺上蒸过的麦粒,摊开为大约二寸厚的层。
然后拿一些嫩荻叶,用来薄薄地盖在麦上;过七天,看看黄衣颜色够了,就取出来;晒到干。
另一个黄蒸是用磨成的带麸皮的麦粉作成的酱曲,做黄蒸的方法也是要在六七月里,将生小麦舂好,磨细,用水调和过,蒸,气馏好,熟了,就取下来,摊开冷透,在席箔面上的布置,用嫩荻叶盖覆,和黄衣一样。
林楼兰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消磨做个酱曲,所以很多时候花钱买方便就成了必须的选择。
她雇了一辆驴车把这些东西运到竹屋后,已经快十一点了,她叫萧景时停下手中牙粉的活计,先去把鱼虾蟹和牛肉全部洗干净,她则开始动手做黄豆酱的准备工作。
她叫赶驴车的车夫帮她把那一麻袋大豆搬进她的小储藏室里,然后按照比例舀出黄豆。
这用春天下种的大豆作材料,春天种的大豆,豆粒小,而且很均匀;晚种的,粒大些但不齐整。
她把大蒸笼拿出来,架在大锅上,加水生火,大豆倒进去蒸笼中干蒸;让水汽通过半天光景。然后再倒出来,再装一遍;让原来在上面的,转到下面,不然就会有些生有些熟。
然后把这些蒸过了的黄豆装进瓮中,放进烧热的灶火灰里面埋着,加速豆瓣成熟,只要豆瓣变黑了,就可以了。
这道工序古时候的人会用牛粪,烧牛粪没有烟,也不会过火,但是林楼兰的条件有限,没有牛粪这玩意儿。
做完豆瓣酱的基础工作,她又马不停蹄的做刀鱼酱,鲤鱼酱,牛肉酱,虾酱,生腌螃蟹。
她把整条去了鳞的刀鱼放进陶瓮中,用三升黄衣,一升整的,二升捣成粉末。二升白盐,一升干姜,捣成末;一合橘皮,切成丝;拌和均匀,放进瓮里,用泥将瓮口密封,依旧塞进灶火底下;接着是鲤鱼酱,虾酱,然后是牛肉酱。
肉酱的做法和鱼酱差不多,牛肉、羊肉、獐肉、鹿肉、兔肉,都可以做。
都是取活着杀的新鲜好肉,去掉脂肪,斫碎,干了的陈肉不合用;连脂肪作的话,酱就会腻。酱曲要晒干燥,捣细,用绢筛筛过,林楼兰自己估摸着比例,下一斗肉,加五升曲末,二升半白盐,一升黄蒸。
等这些全部放进瓮中用黏土泥封住瓶口之后,再全部统一拿到向阳的地方晒上个三五天,灶台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瓮,林楼兰把所有食材都做完,五斤装油罐那么大的陶瓮,她做了十个!
生腌的螃蟹占一个陶瓮,其余都是各种大酱。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