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事变发生前就陪在唐皇身边,自然也被封锁在这殿中,无法出去。
虽然李世民一直没有出现,但是他们哪里还能不明白如今的形势,不管唐皇答不答应,最终对外公布的结果都会是答应退位。
作为旧朝老臣的他们,就算不被清算获罪,大概率地都会被清理出朝堂的吧。对此,他们都有了心里准备。
被困在这大殿之中,哪里能有什么安睡的条件。到了夜晚,众人只能勉强地和衣而睡,自然睡的很不踏实。
但是奇怪的是,箫瑀却是梦到了有金甲护法传下法言,说这李世民乃是真命天子,如今正是斩除奸邪,回归了正途,让箫瑀保他登基。
等到第二天一早醒来,箫瑀还能清楚的记着这个梦呢。箫瑀笃行佛教,对这梦很是信服。而且眼前之事也只有如此才能破局了。
早上起来,唐皇已经渐渐地从昨日悲痛、震惊的情绪之中缓解过来了。对于眼下的事情,他问道:“众位爱卿,对于现在的事情,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办呢?”
萧瑀很快上奏道:“陛下,微臣知道您痛惜太子和齐王之死,但他们既然犯上作乱,便是国法难容。而且秦王也是您的儿子呀!请陛下您以江山社稷为重,立秦王为太子吧?”
这时,陈叔达也站了出来:“陛下,太子和齐王本来就没有为这天下立下什么功劳,如今更是阴谋政变,秦王也是为了天下万民和江山社稷,才会举兵相抗,诛杀了太子和齐王。秦王功盖宇宙,天下归心,陛下如果能够决定立他为太子,将国家大事委托于他,就不会再生事端了。”
唐皇自然明白他们的意思,如今李世民登位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也是大唐江山的唯一选择,更是平息这次变故的最好方案。
其实,在他的心里,也知道李世民才是大唐帝国继承人的最佳人选。他也时常冒起这个念头,不然也不会造成太子和秦王相争,两方势同水火,所以导致今日的局面完全是唐皇自己造成的。
唐皇让人整理了一下略显憔悴的面容,打起精神,说道:“这也是朕素来的心愿啊。你们去把秦王喊来吧。”
很快,身穿戎装,一身血污的李世民走进了甘露殿中,脖子上还留着弓弦留下的勒痕。
从昨天到今天一早,李世民带着将领一直都在处理玄武门事变的后续问题,缉拿太子和齐王的党羽。
唐皇见到李世民进来,并没有再表露出悲痛和愤怒,脸上并没有喜色,只有惨白。
只是对李世民说道:“近几日,我仿佛产生了投杼之惑。”
唐皇所说这投杼之惑是何意思呢?原来这是一个典故。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与大思想家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说:“曾参杀了人。”曾母回答说:“我儿不会杀人。”照常织布。没多久又有人跑来曾参杀了人,这时曾母害怕,就投杼逾墙而离开。
唐皇这话说的没头没尾,而且含蓄。也不知道是说他自己之前被太子、齐王等人迷惑,还是说自己现在被李世民等人说太子、齐王谋逆的事情而迷惑。
还是说这所有的一切本身就是一本烂账,唐皇已经没有办法也不想去弄清了。
李世民或许听明白了唐皇的意思,他没有做任何的辩解和回答。只是立刻飞身跪倒,趴在唐皇胸前,只是嚎头大哭。
他知道,不管有多少的身不由己,自己的哥哥和弟弟,还有十个侄子都被他无情的抹去了。自己和父亲之间已经产生了一道永远无法弥合的裂痕。
他明白,作为皇帝,他的父皇能够理解他的身不由己,能够承认他的胜利。为了大唐帝国,为了江山社稷,他的父皇愿意把皇位交给他。
但是作为父亲,他的父皇不能原谅他的无情和冷血,不能原谅他对骨肉兄弟犯下的罪孽。
大唐帝国的帝位传承顺利达成了协议。唐皇颁布了诏书赦免天下罪囚,叛逆的罪名只加给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对其余的党羽,一概不加追究。国家的各项事务,都任凭秦王处置。
此时,秦王府诸将领正准备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一百多名亲信全部诛杀,并将他们的家产没收官府,幸好有尉迟恭再三争辩说:“罪孽都是两个元凶所犯,而他们已经伏诛了,倘若还要牵连他们的党羽,就不是谋求安定的做法了!”
等到诏书到达,诸将领总算停止了追杀。
对于魏征、冯立、薛万彻等原来太子的人,果然如观音所言,李世民胸襟宽广,知人善用,认为他们都是能够忠于自己所事奉的人,是义士,于是全部免除他们的罪,而且加以重用。
六月初七,高祖正式下诏将李世民立为皇太子,还颁布诏书说:“从今天起,军队和国家的各项事务,无论大小,全部交付太子处置决定,然后再报告朕知。”
月初九,太子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
对于长安发生的这些事情,萧辰都通过宗门印实时地向江言做了汇报,江言觉得整个过程倒是与他所知的玄武门之变一致,只是他不知道的是,这里面居然还有观音的谋划,还有黄角大仙的参与。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