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既作携手长生之约,张乾再问起王婉受伤之事时,王婉便也不再遮掩,坦言陈述了其中的前因后果。
原来王婉之父王烈早年以武举出身入仕,凭一口重达百钧的大刀及满腹兵法韬略,率兵在浙江沿海一带剿灭屡次侵扰为乱的东夷海寇,因百战百胜斩俘无数而成当世名将,官职也擢升至抚镇一方的实权总兵。
到后来北方蒙兀人大举入侵,大周北方边境全线告急,当时刚刚即位的成泰帝武焘焦头烂额,经朝臣举荐,火速调王烈率兵北上御敌。
王烈却也不负名将之谓,在北疆同样纵横驰骋所向无敌。
他将兵法中奇正相合之道演示得淋漓尽致,或凭勇武碾压威吓,或施巧计布局谋算,将二十万蒙兀精骑杀得节节败退,最终不得不卑辞厚币向大周纳服称臣。
当时按照王烈本心,是欲借胜势反攻草原,不说彻底绝了蒙兀国本,最起码也要让其元气丧尽,百年之内再无余力南下牧马。
只可惜成泰帝好大喜功又色厉内荏,既惑于蒙兀使者摆出的极尽谦卑之态,又担心战事万一有变而至前功尽弃,竟准了蒙兀人的求和之议,降旨令王烈就此罢兵。
不过即位不久的成泰帝也知道自己要安享帝王之乐,实离不开王烈这等忠勇宿将,于是对其大加封赏,令其以兵部尚书虚衔实领提督之职,总辖七镇兵马坐镇北疆。
正是因为有王烈坐镇,北疆军民得享二十年安居。兵部尚书又称司马,故此军民皆称王烈为“大刀王司马”而不名。到后来这称呼传到蒙兀人耳中,甚至将“大刀王司马”作为私下里彼此赌咒发誓的用词,上下再不敢对中土有半分觊觎之心。
然而自古美人与名将,皆是不许人间见白头。二十年光阴荏苒,王烈固是依然威凌北地声名卓著,却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因为早年出入战场受伤无数,所以他的身体比常人衰败得更加厉害,到后来已几乎使不动那口威震北地的百钧大刀。
王烈并非恋栈权势之辈,知道自己如今对于国家已是有心无力,便主动上书陈情自请解甲归田。
当时成泰帝已经耽于享乐日久,差不多早将这位昔年的擎天之柱抛诸脑后,看到奏章后竟是毫无挽留之意,依照常例加封一个徒有其表的虚衔,赏赐一些金银财帛后便放王烈归乡。
等到七年之后,大周因成泰帝的肆意荒唐而日渐衰微,西北的一场叛乱虽然平息,却也将大周的元气耗至濒临崩溃的危险边缘。
北方的蒙兀人看到有机可乘,又探明所畏惧的大刀王司马离任已久,再一次倾巢而出悍然南侵。
成泰帝刚刚将一个能带兵的傅天仇贬谪,遣散了他手下的良将精兵,问遍朝堂竟无一可用的统兵之才。
正急得差点痛哭时,朝中却有人想到并提起了荣休恩养已久的王烈。
听到王烈之名,成泰帝立时想起他昔年的辉煌战绩,宛如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般再也不肯放手,十万火急地降旨宣召,却根本没想他当初是因为年老体衰而自请去职,如今更已是个年逾七旬的老者。
在家乡修心养性七年之后,王烈的身体倒也并未继续垮下去,反而养得精神矍铄一派老当益壮气概,只是那大刀已当真使不动了。
接到圣旨后,他知道朝中必是无人可用,才会征召退隐多年的自己,便也不顾年迈慨然应征。
入朝见驾之后,王烈接受了兵符印信再次率兵北上。
只是这一次所率之兵已非昔年随他在东南沿海剿杀海寇的百战精锐,而是京师大营中那些看上去精壮高大却从未上过战场的老爷兵。
此外,军中还多了一名监军,却是除了炙手可热的安乐侯常欢之外,成泰帝的另一心腹宠臣,左都御史郑修。
郑修此人以科举入仕,却是凭着一手最擅歌功颂德的锦绣文章得到成泰帝青睐,又凭一套左右逢源、谄上欺下的官场手腕平步青云。
他此次之所以自请担任监军随军出征,却是听说过昔年大刀王司马赫赫之名,又亲眼看到王烈老而不休的凛凛威仪,自觉此次胜算颇大,要跟着捞取一份军功。
知己知彼乃是为将根本,一生戎马的王烈早已推知蒙兀人此次的兵锋之盛绝不逊于当年,而自己老迈不堪一战,部下将士多是难以信赖的样子货,形势之恶劣实是前所未有。
算来算去,唯一的致胜因素便只有自己在北地二十年树立的不败声名。
筹谋已定之后,待到大军抵达边关,王烈命人马在城上列开,自己单人匹马出关来到蒙兀人阵前纵横驱驰,手中将一柄用木头雕刻后在表面贴满金箔,仿造得一模一样的大刀舞成风车,口中厉声高喝:“草原蛮子,可还识得大刀王司马?”
蒙兀阵中的一些上年岁的老卒仔细辨认,登时先认出那口搅海苍龙般的大刀,随即认出这员啸林猛虎般的老将,又看到城头林立铠甲精良、刀枪锋锐的雄壮将士,口中齐齐地发一声喊:“王大刀未死,我等俱无生矣!”随后一个个拨转马头亡命逃窜,自相践踏死尸枕藉。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