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拍摄正常进行,继续拍摄郢一晞、蓝景、唐启在B城相遇以及需要再B城完成的情节。B城的拍摄持续了三天,下一站将前往D城拍摄主角们在大学期间的故事情节。
听顾导交代,大学期间的剧本还原度较高,与真实故事相差不大。演员们带着新鲜感认真投入了表演。戏中的郢一晞和蓝景在D城的同一所学校读书,而唐启则在A城上大学。郢一晞带着所谓的高考失利来到D城读一所并不是很出名的学校,郢一晞在高考成绩出来以前一直想报考的是化学专业,因为高中班主任范老师的影响,郢一晞对化学有很高的兴趣,但唯一没有想到的是,郢一晞自我感觉良好的出了考场,拿到成绩却傻了眼。她失意地发现,高考科目中发挥最失常的恰好是平时最好的两个科目,化学和语文。这对于郢一晞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打击。她也难过了一阵,妈妈和家里的亲戚都劝一晞道:
“女孩子家最好报医学类或者是师范类的专业,以后找工作好找,还有固定的双休和节假日。”
但一晞虽然很敬重医生和教师两个职业,但她深知自己十分地不适合这两个职业,她不喜欢按部就班,她不喜欢日复一日做同一件事,她不喜欢那种只要看过开头就知道结局的故事,就像读了医生或者是师范专业八成以后就注定是一个医生或是教师。她不喜欢这种被注定好的结局,她有一腔热血,她想要在未知中闯荡,哪怕最终会惨淡收场,但她不怕,她甚至渴望碰壁,她想要跌宕起伏的人生。她毕业后曾给唐启写过这样一个句子:我不喜欢那种被注定的人生,毫无选择的余地。在周围人纷杂的说法里,趁你目前还明白自己所喜欢的,所追求的是什么,做你想做的,做你敢做的。我欣赏的,是自己所打拼出来的人生。如果有那身傲骨,定要舞得淋漓尽致!
最终,在她的鼓励和家人的支持下,唐启选择了他想从事的表演艺术专业。郢一晞喜欢化学和文学,她的分数够不上那所她理想的有化学专业的学校,她又是理科生,不能报考文学类专业,所以她选择了一个D城综合类学校一个新开的专业,叫做文化产业管理。事实上到后来她才发现,自己挺适合这个专业,也喜欢专业的相关内容。最后她终于明白一个道理:有时候,喜欢不代表合适。为此,她还写下过这样的句子:我相信,冥冥中的天意,即使被选择,也一定藏有幸运。还好我没有失去,重新开始的勇气。我在哪里,又做着什么样的梦,回首早已不问来路,抬头将不问归途。也许,可以怀念,但决不会后悔。哪怕是不辞而别,回眸处,愿是笑颜。
就这样,郢一晞带着新拥有的理想和定位,开启了大学生活的新征途。
唐启在高中时和郢一晞的成绩很神奇地处于相似的波动状态,平时两人成绩也不相上下,在高中时对化学的投入和兴趣也有一种奇妙的默契。但在这次高考中,两人成绩与平时相比实在是相差很大,两人的分数都不高不低,对自由选择专业十分不利,好在唐启对艺术表演有兴趣有天赋,所以也就顺利的报考了A城的艺术类院校,开启了他的‘艺术人生’。
郢一晞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高中时她也受到过‘脑残’偶像剧的影响,加之听身边人和老师讲述过,大学生谈恋爱是一门必修课,所以也在这方面有所期待。在大一刚开始时,她也主动参与过很多课外活动,学校社团,学生会之类的活动组织,想多认识一些新朋友,但慢慢地她发现,很多活动实在是很无聊,浪费时间,部分学长学姐也不怎么正经。优秀的太优秀,普通的又实在太普通,刚大一,自己看上去也没什么特别之处,所以也没交到什么朋友。再者,大学上课教室同桌几乎是流动的,即使是同班同学交流也不多,说实话,可能是一晞自己在交流沟通上有些‘怕生’,所以,像高中一样闹腾的朋友实在是少之又少。
于是,很多话都去找老同学说,但渐渐地她发现,距离太远,话也不能滔滔不绝,所以,她渐渐地明白,大学,首先要学会自己独处。如果合群不适合自己,干嘛一定要勉强自己,何必不寻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踏踏实实做自己。更好的自己不一定要高朋满座,懂得与自己做朋友才是一门真正的学问;更好的自己不一定要名惊四座,在自己的世界里拥有纯粹的快乐是一种真正的幸福;更好的自己不是拥有别人看上去的自由,而是拥有自由的精神和思想,进取、积极、快乐、求知、善良、自律,是在大学生活的必须品。
对于郢一晞来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一种最好的交友方式。所以,她不随便参加聚会,不随便加陌生人好友,不随便与不搭调的人聊天。她喜欢看一些名著经典,看红楼梦,看路遥,看杨绛,看沈从文,看柳青等等。她喜欢听诗读诗,还会写诗,还学写小说,等等。很多行为让别人觉得她不落流俗,有些清高,容易给人产生距离感。其实,她并不是自持清高的人,同宿舍的人就对她有一些不一样的看法。比如她不太会讲话,讲起话来有时候不太给人面子,宿舍有时开玩笑会说她“郢小刀”。还有,她也很随性,开心的时候一蹦一跳的,感觉不像个大学生,但她有时也较真,哪怕是对一些不重要的事。所以,在舍友眼里,她也不算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人,所以相处得也可以。
其实,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喜好和习惯,彼此尊重,保持一定的个人空间才是最好的相处方法。
郢一晞在这个新的环境中也找到了自己学习生活的节奏,她越来越喜欢自己一个人吃饭,看书,散步,看着别人成双入队,搂搂抱抱,卿卿我我,她并不觉得这是大学生一定要有的生活经历,说实话,她看着那些人的举动行为,实在有些‘不堪入目’。所以,她甚至对谈恋爱有了一些反感。所以,就没有谈恋爱的念头了,再者,她给别人的距离感也使她基本没什么追求对象,这到是替她避免了一些麻烦。
唐启呢,就不一样了。他处在一个高颜值的环境里,他拥有了更多的倾慕者,虽然有诱惑,但他知道,在艺术这条道路上,如果是真的要有所成就,必须付出更多不为人知的努力。他的专业是表演艺术,不可避免的要和许多人打交道,又凭着他比较有吸引人的气质,看上去周围的朋友很多,也是众多人眼中羡慕的对象,其实只有他自己明白,这其中的压力与辛苦,他能够诉说的对象也很少,内心深处,还是挺孤单的。也许,对人来说,过于热闹并不是一件好事。
由于专业原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他和一晞保持的联系也很少,他也不知道自己的这些压力苦楚能不能和一晞说一说,他也发现一晞最近的思想深度,对事物的关注和以前不那么一样了,从她的谈吐,她的文字中他可以感觉到,他们越来越有更多的差异。但唯一给他些舒服感或者说是共鸣感的内容,便是一晞在朋友圈发表的一些诗词,他可以从她的诗词、句子中得到一些安慰甚至是力量,有时候他会觉得,有些诗就像是专门为自己写的,但想来又觉得不太可能,也不便开口问她,但看她的诗词,也成为他的一种减压方式。有一次唐启给一晞发消息说:
“我觉得你的诗词写的很好,你怎么不去投稿呢?”
只见一晞回复到:
“投稿不是我写诗的初衷,要是为了投稿写诗,我就写不出来了。”
唐启见后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便也不怎么找她谈话了,其实看了她的诗,他都有想与她说话的欲望,但他所认为地所产生的距离感使他淡化了这种欲望。
还记得她写了一首叫做《如果呐喊依然坚信》的诗内容是这样的:
谁把理想书写他人不解
梦要自己实现
思想的自由不只是大脑
更属于心的风暴
吹过的是心的草原
激荡的是心的海洋
发出的是深深地呐喊
来自高山来自地下
积蓄于湖底的泥沙
静归于偏僻的水塘
然后在那一瞬间倾泻
呐喊出白色的水却不伤着旁边的花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