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一章 贿赂(1 / 1)半老夫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流寇的日益壮大,相对应的就是朝廷的日益窘迫。每一两银子对于崇祯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这个时候给崇祯送一百万两银子完全就是雪中送炭。

更何况还有后续的每年五十万两的进项,这是一笔非常可观的钱财。

为了更加保险地通过与倭国签订的条约,在某一天的傍晚时分,希望营军情司驻京的情报人员悄悄地从后门进了刚刚当上首辅的温体仁府中。

温府的下人对这个进入府中的神秘人都很陌生,可是却没人敢于阻拦。这人手里拿着老爷的信物,老爷曾经下过命令,不管是任何人只要持有老爷的信物都不得阻拦,除了老爷特别交代。

情报人员轻车熟路来到老温的书房,老温刚刚从内阁值房回到府中。屁股刚坐到椅子上,下人还没来得及送上茶水,希望营在京城的情报负责人就已经来到他的书房门前。

情报负责人上前对守在门口的小厮吩咐道:“进去向温相通禀,就说故人来访。”

能给温体仁做小厮的必然是伶俐之人,一个陌生人不声不响的靠近到老爷的书房,没有惊动府中的其他下人,这本就是一件不寻常之事。

既然来人没有敌意,那就赶紧进去通禀,免得得罪了不该得罪之人。温体仁刚喝了几口茶水润了润发干的嗓子,小厮就进来禀报:“老爷,门外有位客人来拜访您,说是您的故人,不过小人看着有些面生。”小厮的话说的很有水平,即替客人做了通禀,又隐晦的提醒主人客人并不熟悉。

“故人!门房可有通禀?”

“没有通禀,看样子是自己找过来的。”

温体仁一愣神,自己找过来的,看样子是来过自己的书房,可是小厮却不认识这人,会是什么人?

管他是什么人,见上一见不就清楚了,温体仁点点头道:“把人叫进来吧,能找到这里说明不是生人。”

“是!”

小厮转身出门将人带了进来,来人进门对着温体仁躬身行礼:“见过温相爷!”

温体仁打量了一下眼前之人,发现并未见过:“你是何人?是如何进入本官的府邸?”

来人从怀中取出一件物件双手递出去,小厮接过物件递给温体仁,温体仁接过来一看马上就明白了眼前之人是什么人了。

摆摆手让小厮退了出去,吩咐道:“守在门外,任何人不得靠近书房。”

小厮应声出去,顺手将房门带好。温体仁抬头盯着来人问道:“你们来找本官什么事?当初你们可是承诺没什么重要的大事可是不来影响老夫的。”

“老大人放心,没有大事我们绝对不会前来叨扰温相。”

“是何大事?说来听听。”

“关于给陛下送钱的大事,这件事陛下肯定是非常愿意的,不过陛下担心群臣反对。”说着情报人员拿出一叠资料交给温体仁。

温体仁打开这一叠资料,发现上面全是蝇头小楷,由于天色已晚,书房内还未掌灯,温体仁看不清上面的字迹。感慨道:“老了啊!连字都不识了。”

“温相何以言老,不过是因为天黑而已。在下有一个礼物送给温相,有助于温相视物。”说完情报员从怀里拿出一个小盒子双手递给温体仁。

温体仁接过盒子打开一看,发现并不是什么奇物,而是江南富贵人家早已流行很多年的叆叇。拿出来一看发现这幅叆叇与大明的叆叇有所不同,比大明的叆叇多了两条腿。

温体仁一眼就能明白这两条腿的作用,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让人的一只手解放出来,不用在看书的时候还要一手扶着叆叇。

情报负责人取出火折子,主动上前将书案上的烛台点亮。温体仁就着灯火戴上这副叆叇,惊喜的发现资料上的字迹不再模糊变得清晰起来。比起市面上那些对于读书视物帮助不大的叆叇,自己鼻子上架着的这副叆叇,无论是清晰度与方便性都大胜市面上的叆叇。

这样一副瑷叇在市面上怎么也得值个百八十两银子吧,温体仁如是想。他是真喜欢这样的礼物,随着年齿日高,这双眼睛越来越不中用。有了这个宝贝似乎自己的又恢复了年轻时的神采,不再有任何视物的烦恼。

温体仁满意地点头道:“你家大人有心了,这礼物老夫就收下了。”

“温相满意就好,还请温相看完这些资料,给晚辈一个回复。”

温体仁仔细地将资料从头到尾的翻阅了一遍,资料里还夹着一张不记名的大额存单,凭单就能到希望营开设的银行里兑换到一万两银子。温体仁不动声色地合上资料惊叹道:“小小的倭国居然有这么多银子,真是不可思议,大明如今到处都缺银子,能弄来银子而不生民怨者都应该受到嘉奖,这事老夫应了。”

“多谢温相,我希望营上下不胜感激。”

第二天的早朝上,崇祯皇帝让王承恩当殿宣读了张三奏疏,奏疏的大部分内容就是的大概内容。只是在最后张三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倭人与草原蛮族一样,都是畏威而不怀德。只有对其施以雷霆之击,使其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不然若干年后我们就必须再来一次抗倭援朝,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削弱其战争潜力,给倭人套上一条锁链,让倭人不敢再有丝毫西顾之心。

奏疏读完,丹陛之下议论纷纷,群臣对于跟倭人签订的条约关注点放在了两国互相免除关税一条上。

这条条约一旦被朝廷认可,那就意味着两国商人可以在两国之间自由交易,不受关口限制。

隆庆开海以来,由于江南财阀的大力反对,如今的开海已经名存实亡。朝廷更是在开海的贸易往来中得不到任何的好处,海外贸易的好处都被江南财阀所垄断。

进而催生出郑氏集团这样的一个海上霸主,在海上郑氏的话语可比崇祯的圣旨还管用,任何商人若是不买郑氏的通行旗帜,休想在海贸上分得一杯羹。

郑氏集团凭借着独霸海上的优势,每年的岁入竟然比整个大明的国库收入还要多,这简直就是一个国家的耻辱。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