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京这边,荀威在朝会上体现出非同一般的镇定和谋略,下朝以后,皇帝就把他单独召进宫来,荀威为皇上起草书信:
贼寇之患自当平定,可趁之机不可错过。这是为大秦的利益考虑,也是一件长远大计。纵观大秦朝野上下,能做这件事的,除了郡公还有谁?但因此兴师动众,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本才行。大军和粮草运转的艰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郡公不能轻易的开始,而不考虑后面的结果。
朝廷之所以一直考虑而犹豫不决,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这样浩大的战争,是大家都担忧的事情。朝廷内外众说纷纭,想必郡公也听说了,如果因为担心错过机会就贸然的行动,只怕朝野上下听闻风吹草动,很快就难以安宁。
这样不仅郡公的实力和声望受损,朝廷的大业也一并完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是因为朕的力量不足,德望和威信不够,不能让军民镇定,保住晋京的安定。朕,在内愧对于心,在外愧对臣子们。
朕与郡公,虽说职责分内外,但想要安定社稷,保家卫国的心是一样的。天下的安危,都在郡公您的身上。郡公应当先考虑国家安定,再思考征讨中原的事。巩固国家的根基,弘扬朝廷的大义,也只有您能够做到。
朕这一点心思,怎么能因为担心得罪郡公,就闭口不言呢!
荀威洋洋洒洒数字,很快就完成这封陈情信。这封信避重就轻,将黄旭对燕铮的施压只字不提,把这件事转移到国家层面上来,忠孝礼仪信一出,燕铮只要不想造反,做出什么事之前都得掂量掂量。
如今燕铮屯兵在外,朝中众人都怕燕铮以清君侧之名杀进京城来,这封信上皇帝语气有些卑微,也就不算什么了。
皇帝再三看过,也觉得不错:“爱卿辛苦。不要拖延,这封信就在今日发出吧。”
荀威点头称是,携信而出,走到吏部附近时,恰巧遇上谢卓。
谢卓人不怎么样,辈分却高,荀威虽然知道他难缠,也不得不走过去问声好:“谢大人安好。”
谢卓客气的回了个平礼:“朝廷大事不解决,我怎么能安?大人少年英才,可有良策,说出来也好叫我们这些老骨头安心哪。”
荀威不知道他葫芦里买的什么药,只是谨慎的说:“和方才我在朝会时说的一样,请陛下亲笔书信,劝燕郡公回转罢了。”
谢卓哦了一声:“也就是说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只是凭借燕铮的良心。”
他又道:“若是燕铮执意不回转,京城真的有人可以压制住他吗?”
谢卓这样分明是在与他兜圈子,有想法又不肯说,偏要等着荀威自己凑上来问。荀威有点不耐烦了,不想与谢卓在这里打机锋,又行礼道:“大人有何见教?若是没有,我改日再与大人宴饮。”
谢卓见他恼了,正色道:“请尚书大人听我一言。”
荀威皱眉看着他:“洗耳恭听。”
谢卓道:“皇上天恩浩荡,自然所到者无不臣服。可是保不齐乱臣贼子心中是何种想法,未必就有用。因此,我派人做了点事情,不日就可以收到回音。大人何不再等等,届时双管齐下,燕铮势力受损,这时再接到陛下的信,一定感激涕零,立刻回转荆州。”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