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每天最少要消耗1公斤的粮食,身披重甲或剧烈运动的时候还需要更多的粮食。
若按8000步兵加2000骑兵计算,一个月至少需要消耗300吨的粮草!
秦国的一石等于109公斤,可以以此推算。
而垂沙前线的秦军有整整二十五万人马,一年消耗百万石的粮草,绝对是保守估计的。
自三皇五帝以来,一桩常被挂在嘴边的难题,就是“粮草问题”。
在冷兵器时代,粮草的消耗有多大?
春秋时代的管子里,就给出恐怖估算:“故一期之师,十年之蓄积殚一战之费,累代之功尽。”
出一次兵,十年的钱粮可能就没了,打上一仗,几代人攒的钱粮,十有八九就打完了!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一粒粮食,往往能难倒不少名臣名将。
平日里士卒戍边操练,照样也要吃粮食,也很少见缺粮的事。为何偏偏打起仗来,粮草就吃紧了呢?
不是他们不打仗就不吃饭。
原因其实很简单,战争时期的军队粮食消耗,要比和平年代大得多。
在和平时期,军队往往驻守在各自的防区,驻扎多长时间吃多少粮,当然有固定数额。
但一战战事爆发,必然就要调兵遣将!
防御战时需要调兵救援,进攻战要集结重兵反扑。
士兵们作战时要吃粮,长途急行军时要吃粮,粮食消耗一下就陡然增大。
而且这个增幅,还只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前线需求的粮食增加了,当然也要从全国各地调运粮食,可是漫漫运输路途,粮食消耗本身就大。
一石粮食从后方运到前线,往往就剩下个零头。但即使这样,也要咬紧牙关往前线运!
战事拖的越长,粮食供应越像个无底洞,大把的往里填。
所以历朝历代,但凡有军事眼光的帝王,为了解决粮食消耗问题,往往都在运输路线上做文章。
比如秦始皇修筑了着名的“秦直道”,北宋为防御辽国,在北方挖掘了密集的水运河道。
朱元璋北伐辽东时,专门在松亭关大宁会州富峪四地建立粮食基地,就为缩短运输距离。
但即使这样,哪怕放在国泰民安的王朝盛世年间,一场战争的粮食消耗,也依然是巨大负担。
秦王荡很清楚这一点。
秦国一年的岁粮,也不过是五百万石,养官吏与军队,还有日常花销都要不少,而这一战下来,已然是打光了秦国半年的岁粮!
若非秦国的家底够厚,早年囤积的米粟谷物够多,还真的支持不了这种旷日持久的大规模战争!
秦有锐士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