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章 国库券:第一桶金计划(1 / 2)天涯静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羊城晚报副页上一篇名为《关于在试点城市开展国库券交易流通》的文章让苏阳兴奋不已。

第一桶金的机会终于来了!

所谓国库券,其实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算是国债的另一种叫法。

华夏国在建国之后的数十年,采取的财政原则一直是“收支平衡,不打赤字”。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原本的零赤字政策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

于是在1981年,华夏国参照西方国家的做法,开始重新发行国债。

说白了就是国家搞建设缺钱,按一定利息向企业和老百姓借钱,到期之后兑付本息。

国债是以国库券的形式发行,不同年份发行的国库券面额和期限略有不同,主要面额有1元、5元、10元、50元、100元,期限则集中在3年、5年和10年。

国库券虽然设计出来了,但是整个八十年代国库券的发行并不顺利。

国家想借钱,问题是企业和老百姓不太想给啊。

八十年代的华夏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老百姓兜里基本没有余粮。

国库券给利息是不假,利息比银行存款高也是事实,但问题是它有期限,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

100块的钞票换成100块的5年期国库券,就意味着5年内都没办法去花这100块,而且利息还不是每年给,一直要到期之后,才一次性连本带息兑付。

国库券的兑付流程也极为复杂,需要到县级以上的人民银行办理,很多办理处还是一三五办理,二四六不办理。

八十年代的交通可没有后世那么发达,农村人进趟城都要折腾一天,而且还有不菲的路费,算下来那点利息还抵不上路费。

同时,国库券是不允许交易买卖的,这就导致了国库券没有流动性,急用钱的时候也不好变现。

100块的钞票和100块5年甚至10年之后才能兑付的国库券,兜里没钱的老百姓自然选择前者。

所以,前期国库券发行的形式主要是“摊派”,比如今年分派到某人头上的国库券指标是20元,那就直接从这个月工资里扣,领到手的就是现金加国库券。

很多人对于买国库券都当是为国家做贡献了,压根就没想着兑付那天。

这一年年的摊派,累计下来金额也不算小,老百姓手里积压的国库券越来越多,购买国库券的热情直线下滑,降到冰点。

到了1986年,国库券的发行已经举步维艰。

财政部自然也发现了这些问题,所以到1987年底,决定借鉴国外经验,允许国库券交易流通。

按照华夏国改革开放的思路,对于新鲜事物,一贯的政策是,先选取试点,可行之后在全面推广,选取的七个城市是申城、羊城、鹏城等。

苏阳记得前世国库券的交易流通要等到1988年4月才开始试点,但是看羊城晚报上的这篇报道,时间提前到了1988年1月11号,好在试点城市没变。

联想到前世也并没有黄绎静转学的这个片段,看来重生之后的世界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算是蝴蝶效应吧。

老爸的开门声打断了苏阳的思绪。

“阳子,收拾桌子咱们吃饭!”老妈在厨房里喊道。

土豆炒肉片、西红柿炒蛋、凉拌金针菇、油炸花生米,几道家常菜很快摆到了餐桌上。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