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郡国各招募五千,由一名“都尉”率领;这些郡兵实际不能称之为正规军,其实是魏骏仿照历史
曹操搞得“屯田”制设立的半农半军的后勤部队。农忙时生产、农闲时练兵,还负有维护当地治安的责任
总统领为“牙门将”糜芳;因为“解放犁”的大量应用,这几万人马可是一支不小的生产力量,开垦出
来的荒地不仅完全可以解决军队的粮食供应,而且还能给州府缴一部分余粮。
当然了,这些“建设兵团”虽然不是正规军,其待遇却几乎和主力部队没有什么差别。魏骏后世出身于农
家,深深知道“不患寡唯患不均”的思想在华夏人心中早已根深蒂固,所以绝不会厚此薄彼让这些“预备
役”士兵感觉不爽。这也是魏骏“全民皆兵”、“藏兵于民”思想的具体体现,危急时刻这些经过训练的
“民兵”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和家人的生命,这些人拼起命来一般的诸侯都不
一定招架得住。
第二块就是“正规军”,也就是肩负抵抗外敌、保卫徐州重任的主力部队。“正规军”分为三个兵种——
骑兵、枪弓兵和枪盾兵;骑兵命名为“破锋营”,统领为许褚,现在虽然只有四百多骑,魏骏却给了他可
以优先挑选八千人“预备骑兵”的权利,为随时扩充骑兵部队做好准备;同时,魏骏从“破锋营”中挑选
出十八名身高体壮、弓马娴熟的猛人,由范犷率领作为自己的亲兵。
这是魏骏心中的一个恶趣味,他听评书《隋唐英雄传》的时候就非常仰慕老罗艺手下的那支特种部队——
“燕云十八骑”,对他们那恐怖的战斗力向往不已。现在有了机会,他就想仿照“燕云十八骑”的模式也
给自己训练一支精锐的特种部队,取其名为“平汉十八骑”。包括范犷在内,这十九个人的装备可算得
是十分精良啦:镔铁连环铠、三尺圆盾、铁桦木为杆、镔铁枪头的七尺“钩镰枪”,三旦强弓再加每人
一把五尺来长的“苗刀”和每人两匹头等战马,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
范犷原本家传的武器是“宣花大斧”,但是自从跟了魏骏之后,就开始喜欢了“钩镰枪”这种武器。魏
骏将“独臂神枪”传授给他和典韦、许褚等几个心腹大将之后,典韦、范犷就开始使用加厚的三尺圆盾和
加重的七尺“钩镰枪”作为自己的武器。武艺高强、力大如牛的范犷可谓是“一艺精百艺通”的代表,很
快就已经掌握了新武器的使用精髓,现在更是成了魏骏的好帮手,在魏骏事务繁忙的时候代替他担当“平
汉十八骑”的教官。
枪弓兵是以董平他们训练的那八千丹阳兵为基础扩充而来,共分为六个营,原来的那八千人被许褚和典韦
各要走一千人,其余的六千人正好每个营分了一千人,在他们基础每个营也扩充为八千人,番号为“锐
矢第一营”、“锐矢第二营”、“锐矢第三营”一直到“锐矢第六营”。分别由董平、甘宁、潘盛、臧霸
孙观、尹礼六名猛将统领,吴敦和昌豨分别担任臧霸和孙观的副将。所有的“锐矢营”装备全部统一
一律为一丈一尺的“钩镰枪”和张力达到将近两旦的竹制长弓,配备三十六支狼牙箭。
为了便于管理、训练和备战,魏骏分别在琅琊郡、彭成国和广陵郡设立“北大营”、“西大营”和“南大
营”三个训练基地,分别由臧霸、董平和甘宁负责统领;“北大营”留下臧霸和孙观的两个营,尹礼的第
六营调到“南大营”和甘宁的第二营一起驻守徐州南部;董平的第一营与潘盛的第三营驻军“西大营”,
拱卫徐州的西大门。
典韦的“拔山营”也扩兵到八千人,但是他原来率领的那两千人只给他留下了一千,分到各个屯担任基层
军官,协助典韦训练那些“新兵蛋子”。“拔山营”和“破锋营”的基地原则是在郯城,事实因为经
常天南海北的“拉练”,基本是“居无定所”,需要去什么地方训练只需要给魏骏报告一声就行了。另
外一千人交给了董安,在此基础组成八千人的“禁卫营”,成为郯城主要的守备力量。这么一来,两万
丹阳兵基本都被许褚的“破锋营”和典韦的“拔山营”还有董安的“禁卫营”挑走了,“锐矢营”的士
兵基本来自原来的郡兵。
经过整兵,魏骏手下的“正规军”就有了七万多人,被淘汰的那一万老弱并没有被遣散,而是组成了“工
兵营”交给了糜竺,被安排去海边“晒盐”,由陶商担任监工。陶商是魏骏的老岳父,本着“肥水不流外
人田”的原则,这个“肥差”也就顺理成章地落在了他的头。不过陶商非常老实,又知道这是自家女婿
的生意,倒是兢兢业业没有什么歪心思。魏骏后世的时候经常到海边拍戏,深入了解过“晒盐”的工艺流
程,在汉末原有的“晒盐”工艺基础加以改进,使得海盐的质量大幅度提高,产量更是翻了两番还多。
至于销路,“官卖”的东西还愁没人买吗?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