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 爆竹声里一岁除(2 / 2)酱汁鲑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开头是一段卡通动画,一只黑皮小猪挥手告别乘着火箭离开的小黄狗。寓意着农历新年告别狗年,迎来新年。

那只简笔勾勒的小猪像极了熊本熊,幸好这个时候熊本熊还没有出道,否则又该说抄袭了。

之后是主持人出来串场,主持人四个:王景愚、刘晓庆、马季、姜昆。这四人里陈许能认出三。

今年的春晚还很简陋,很多时候一个人表演多个节目,各个节目也没有精细的穿插。

马季老先生连说了三段相声,最夸张的是李谷一,全场独唱加合唱足足有十首。

节目放到了《说一不二》,就是一句话里只能说“一”,不能说“二”。

“一粒粒沙可以堆成高山。”

“一滴滴水可以汇成大河。”

“一块块砖可以盖起高楼大厦。”

“一棵棵树可以聚成森林。”

“每一个同志都要厉行节约。”

“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说漏了。

“你说了。”

“我说什么了?”

“你说一分钱掰成两……”

嗨,又套进去了。

陈许来这里久了,长期没有娱乐活动,看着也挺新鲜。特别是后面熊猫拿着刀叉吃水果、滚球、跷跷板、吹唢呐,这可是连陈许都吓了一跳。

快十二点了,陈许一家人恋恋不舍往家里赶,没有看到节目里马季、姜昆一帮人零点撞钟的环节。

这个时代的人们,谁也无法预料就是这样的节目形式会一直陪伴中国老百姓除夕夜四十年,虽然日后的节目形式更加丰富,却再也找不回如今的满足感。

零点一到,安城各处陆续闪起了火花、响起了鞭炮声。陈许拿盒火柴下楼放了一条大鞭,刚一点燃就立马向后退。

大半夜的还有居民楼里的小孩出来放烟花,捂着耳朵举着烟花就要发射,一个不巧,打到了别人的窗子上。孩子们知道闯了祸,不等主人出来叫骂就各自跑散。

一年又过去了。

……

第二天吃完早饭,三人就提着些礼物准备回小陈村。有提前约好的拖拉机来接,一家三口一路上棉袄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倒也没有什么受罪的地方。

爷爷奶奶和大伯同住,也知道陈永安犯了事出了远门。难免心疼,这个年对他们来说不太容易。

还好陈许的到来让他们心情好了了些,陈许特意给爷爷奶奶买了两双棉鞋,也算是开始拿工资尽孝心。

大伯心态倒是比想象中的好,也许是村里的事忙得让他想不起这些。另外,大伯还准备今年再找人起个烧砖窖,卖出钱来先买个电视机给二弟,永安回来也能有个营生。

在小陈村呆了两日,陈许一家又要去外公外婆家里走走。

从小陈村到小河乡能走水路就走水路。轮船的速度不快,但是运行平稳且走的是直线,反而比坐汽车更快。

这天收拾好东西刚要走,碰巧湖上雾大轮船开不了又耽误了一日,到了第四日才登上轮船。

陈许一家到小河乡已经是午后,外婆便下了一大锅豆角肉馅的水饺,吃的三人全都撑了。

小姨也在,许媛和陈贤便和她在那里唠唠家常。

陈许是比较抗拒唠家常这件事。这个时候恰逢小河乡赶集,陈许吃完水饺打完招呼之后便独自一人逛街去了。

说起集市这一块,其实就是大家约个时间一起摆地摊,卖的东西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卖野鸡野鸭的、卖香皂牙刷的、卖布匹的、买旧书的、卖鞋的、理发的、卖爆米花的……不一而足。

这个年代改革春风已经吹满农村,农村的万元户越来越多,间接促进商贸的发展。

陈许摸了摸口袋,还有几块钱。便四处在摊子上乱瞅,尤其是老物件。

陈许在旧书摊上买了一本民国出版的《金瓶梅》,图文并茂,品相良好。不错,陈许看中的就是这本书品相良好。

小心地把书夹在腋下,书脊向下,封面向内,尽可能低调些。

“陈许……”

陈许心里一紧,怕啥来啥,转头一看,两个辫子吧嗒吧嗒跑到跟前,竟然是卞千秋,她头上带着个耳捂,脖子上围了一条红围巾,两只用线连起来的手套绕过脖子搭在身前,脸颊被冻的红扑扑的。她后面还跟着个男孩,白白净净的,一看就是个城里孩子。

“你怎么在小河乡?”陈许惊奇地问,又松了松胳膊,把书身往后面又挪了挪。

“我家就在小河乡,我从小在小河乡长大的。”卞千秋说。

“那真是巧,我外公家在这,小时候我在这一片怎么从没见过你?”

“哈哈,可能因为你来的比较少吧。”

那个男孩子站在旁边有些尴尬,又往前凑了凑。卞千秋这才想起来要介绍一下。

“这是陈许,我在县一中的同学。这是丁谦,在金陵读书。”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