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用去了一趟宜城,按赵正的吩咐,就住在菜市场边的小旅馆里。每天什么也不用干,吃了早饭就到市场里转一圈,只挑卖竹笋的问价钱。
赵之用到的第一天,竹笋已经满地都是,不过都是一些小摊贩,每个摊位上的量也不搭,价钱却出乎赵正的预料,新鲜的春笋能卖到三毛三一斤了,冬笋则贵一些,四毛二。
赵之用这人嘴甜,而且脑子转的不比赵正慢。一边打听价钱一边和这些小摊贩套近乎。几天下来对这些鲜笋的来处摸了个清楚。宜城菜市场里的鲜笋,基本都产自各家的自留山,每逢鲜笋上市的时候,他们都会挖一些带到宜城来卖。
三四毛的价格其实现在算不得高价,毕竟肉价也长了。很多人都觉得卖笋划得来,但毕竟是家庭作坊,一家人挖个几十斤上百斤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还要从山里挑出来,这一系列的原因,确实限制了产量。
当然,市场里也有二道贩子,这些人的量大一些。全靠自己骑着自行车起早贪黑地去各处收笋,一次收个百把斤,天天收,天天卖。他们的量相对大一些,所以鲜笋的市场价格由他们掌握。
赵之用上午观察市场,下午回到旅馆里关起门来算算数。他按赵正教他的,每天把他在市场里打听到的笋价、消耗量、存货量都列在了一张表里。然后经过十三天的蹲点,得到了一扬二抑的三条曲线。
第一条上扬的是笋价。
春笋从十三天前的三毛三一路飙升到了四毛。而冬笋因为产量稀少的原因,已经从四毛二上升到了五毛八,超了肉价三分。
两条下挫的曲线,则分别是存货量和消耗量。所谓的存货量是指市场收市以后,没有卖出去的鲜笋大概数量,而消耗量,是指他观察到的交易量。十三天前,市场里有三十七个摊位卖春笋,每天要卖出四千多斤。每天收摊之后,大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笋没能卖出去。十三天后进入到四月初,这些数字开始骤降,三十七个摊位变成了十二个。而每天只能卖出一千多斤笋,因为存货……
没了。
赵之用咬着笔头琢磨,短短不到半个月时间,宜城的鲜笋市场从饱和到供不应求。觉得现在就是他回双林镇向堂兄赵正交差的时候了。
赵正告诉他,什么时候市场里的笋卖没了,什么时候回来,顺道带两个贩子一起进山。赵之用这些天跟那些投机倒把的二道贩子混得滚瓜烂熟,于是只挑了两个顺眼的,告诉他们说,山里有笋,价格公道,让他们不要声张,可以闷声捞最后一笔。贩子们都是贼精的人物,哪有钱赚就钻哪里去了。一听赵之用这话,两人顿时就乐了。
弄半天,你在市场里转了半个月,就为了这最后一击啊?行啊,小伙!
四月是第一茬鲜笋的最后上市期,一过上旬就得销声匿迹。之后再从山里出笋,量就不大了。而现在的笋价已经逆天,这号称菜王的春笋又深受宜城人民的喜爱,不愁销。于是两人租了一辆小四轮,风风火火地朝双林镇来了。
赵之用一路上和赵正说着这些,邀功的意图明显。赵正笑了笑,“回头给你买辆自行车。算是对你深入敌营刺探情报的嘉奖!”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