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你们宗家对于阵法的研究,还是很深刻的!”夏旭听了宗虎的介绍,也是欣慰。
有这样能力的势力作为盟友,夏旭知道以后的路也算好走一点了!
“你们兄妹应该都精通阵法吧?我看你对于阵法也是娓娓道来!”夏旭问道。
宗虎呵呵一笑:“我和妹妹从小一起长大,她学的所有,当然我也学!我当然都会!”
“只是我作为公爵的第一接班人,我必须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朝堂之上,对于阵法这些,我妹妹也只是出于个人爱好喜欢研究罢了!”
夏旭点点头:“看的出来,你也挺喜欢阵法,只是俗事缠身罢了,不过我看你对布阵似乎也有些了解!”
“没错!阵法的运用,在于布阵!你听我给你讲!”
宗虎立刻来了兴趣,“阵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布阵尤其重要……”
就在宗虎刚开始给夏旭讲布阵没多久,夏旭就微微皱眉。
“你讲得不对,这是错误的理解!”夏旭打断宗虎的话。
“哦?这是从何说起?我愿闻其详,现在咱们已经派出人手四处搜查东皇钟的下落,如今难得有机会交流,侯爵老弟你就给我讲讲你对布阵的看法吧!”
夏旭点点头,他很欣赏宗虎的态度!
布阵!何其重要!
所谓阵图,就是将阵法绘制成图形,画在锦上、纸上、地上或者用砂石堆砌,形成直观的实物,这就是阵图。
上古时代纪录阵法的文字没有流传下来,八阵图在中古时代就已经失传。
但是据说鬼泰帝国国君曾经垒石作八阵图,据说鱼腹江边的八八六十四堆垒石遗迹,就是他所遗留的八阵图,结合关于八阵图的只言片语,进行合理模拟,现代兵家认为八阵是一种集团方阵,每个八阵都具有八个小阵分布在中央的中阵四周的八个方向上,八阵的中央是大将,金鼓旗帜,以及直属的兵马,这就是中阵。
每个小阵都有天、地、风、云、龙、虎、鸟、蛇等代号。这就是中的“阵数有九”的说法,所以还有将八阵叫做九军阵。
而每个方向的阵编组为六小阵,中阵编组为十六小阵,整个大方阵共有六十四小阵,正好符合鱼腹江垒石遗迹的八八六十四堆垒石的数量。
大方阵之后可能还有游骑构成的二十四小阵,一共是八十八小阵。
这些小方阵可以是骑兵、步兵、车队,由几十到几百不等组成,前排为弓弩手、中间为长兵器手、后排为短兵器手,有时排列顺序也不同,八阵为了迟滞敌人进攻,发挥军弩兵的威力,在防御时还设置冲车、鹿角、铁蒺藜等障碍。
诸葛八阵属于防御性阵型,好处是没有部署上的弱点,任何方向遭受攻击,整体大阵不需要做出根本性的改变,一处遭到攻击,两翼相邻的阵可以自动变为两翼,保护支援遭受攻击之阵。
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首先就是,这样复杂的诸葛八阵需要大量时间进行训练,而且机动性较差,为了保持阵型的完整,前进时不允许奔跑,后退时不能猛跑。
这就是“以前为后,以后为前,前无速度,退无遽走”。
所以说八阵是一种防御性质的十分保守阵型。
无大败,取得大胜同样也很困难。
但是个人认为以上仅仅是诸葛八阵的基础或者原型,因为依靠这样一种僵化的阵型,以薄弱之力与抗衡几十年无大败,就仿佛并不可能,而与其传颂了千年的诸葛八阵地位也不相称,而且作战地域属于山地环境,而八阵更适合于步兵在平原作战。
所以个人认为,诸葛八阵应该有许多变化,当阵地上有沟坎,林木等限制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而且行军时,进攻时应该有各种变阵,不过由于资料所限,更加深入的研究诸葛八阵相当的困难。而且个人认为所谓诸葛八阵不仅仅是作战阵型,而是通过“八阵图”的训练,将蜀军作战指导思想、编制、训练等渗透给人族……
而李靖则是在诸葛八阵的基础上,编练六花阵……所谓六花阵,就是像“六出花”的阵型。
中军居中,中军周围分布前军、左军、左虞侯军、后军、右军、右虞侯军!
六花阵有圆阵、方阵、曲阵、纵阵、锐阵等阵型,这五种阵型各有五种变化,共有二十五种变化,大将可根据不同的敌情、地形、攻防等需要采用不同的阵型。
由于北方妖族的威胁,而自身又缺乏足够的数量与质量的骑兵,为了在平原上以步兵主力抗衡游牧民族的骑兵。
所以,历朝历代中是最重视阵的朝代了……不过实行的是“将从中御”,每次将领出征,皇帝必然“图阵形、规庙胜,尽授纪律,遥制便宜,主帅遵行,贵臣督视……
为了更好的控制领兵出战的将领,往往在出兵前授予将帅阵图,在深宫中规定前线的具体战法。
所以,人族统一之后于妖族的战争大多以失败而告终……阵型的发展逐渐趋于保守。
上古时代武经总要记载,常用的阵型主要有常阵、平戎万全阵、和本朝八阵……
常阵:军队征战,往往把部队分成前锋、后卫等各个部分,由各个部分分别组成的阵型,被称为“常阵”。
换句话说军队征战,往往将部队根据战术目的分成各个部分,组成“常阵”,然后组合在一起,进行战斗。
它包括以下诸阵:先锋阵、策先锋阵、大阵、前阵、东西拐子马阵、无地分马、拒后阵、策殿后阵等。
先锋阵,是由前锋部队所组成的战斗队形。前锋部队类似于现代的前卫部队。
前锋的任务是“御奔冲,陷坚阵,击锐师”,因此北宋也同历代一样,“选精兵,置先锋阵”。策先锋阵,是由策应先锋的部队所组成的战斗队形,“置阵在先锋阵后”。此阵由“骑将一员统之”。
当“先锋抗敌或兵势不支,则策先锋为应援”,以制敌“奔突”。大阵,亦称中军阵,是由主力马、步军所组成的战斗队形。一般成长阵或方阵。
排阵时,“以步军枪刀手在前,杂以旁牌、标枪,当阵面联布、木拒马,或间以大车,谓之阵脚兵”。而强弓劲弩在其后排列。同时,“一阵开四门,骑兵居其中,候出战,即开门放战队出”。
总之,主力是以“车营”的形式,排成四面防敌“戎马突驰”的阵势。需要出战时,四面开门,放“战队”出战。前阵:是部署于“中军大阵之前”的奇兵。
武经总要说,“当敌以正阵,决胜以奇兵,前后左右俱能相应,则常胜而无败”。
武经总要还引述风后握奇图和辽军布阵之法,认为奇兵数应占大阵兵数三分之一。
东西拐子马阵!
这是直接保护大阵的一种布阵,“为大阵之左右翼”。
之所以置此阵,是鉴于“夷狄用兵,每弓骑暴集,偏攻大阵,一面捍御不及,则有奔突之患,因置拐子阵,以为救援”。
此阵兵力数目,也是量大阵兵的人数而为之,且临时抽拣而成。
无地分马:是中军大阵所控制的机动部队。布置在“大将军营阵”的四周,“备缓急驱使”。其兵由各指挥所组成的战队里抽调。
机动部队的多少,“临时分置,无定数”。
拒后阵:亦称“殿后”,是由后卫部队所组成的战斗队形,布阵于中军大阵之后,以防敌人从后面袭击。
人认为,在“军阵之制,粮道居后”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粮道断绝”,布拒后阵很有必要。
武经总要说几次作战的失败,都与“粮道”被敌“断绝”有一定关系。因此,从真宗开始,则注意置“兵殿其后”,以便“缓急用之,无腹背受敌之患”。
策殿后”阵:是由策应殿后的部队所组成的战斗队形。它在拒后阵与主力之间布阵。平戎万全阵:是宋太宗赵光义亲自制作并授予大将军的,所以颇受重视。平戎万全阵是由前后左中右五军组成,约十七里见方的正方形大阵把主力步兵部署在阵势的中央,加强战车,组成三个车营增强步兵的防御能力与攻击能力,把骑兵部署在前后左右担任警戒和掩护中央大阵……
这是一种保守的防御阵型,达到以步兵为主力可在平原对抗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目的。
中军大阵由三个方阵排列而成,是全阵的主力……
前列骑兵六十二队,每队五十骑,共三千一百名骑兵。后列六十二队,每队三十名骑兵,共一千八百六十名骑兵。两列共四千九百六十名骑兵,另加探子四十名骑兵,总共五千名骑兵。
前后两阵共一万名骑兵。东西稍阵,各两列。前列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五十名骑兵,共六千二百五十名骑兵!
后列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三十名骑兵,共三千七百五十名骑兵。
每阵共一万名骑兵,另有探子六百五十名骑兵,总共二万零六百五十名骑兵。
平戎万全阵,所用兵力共十四万零九百零三人,另外还有用作车营防御的大车一千四百四十乘。该阵中军大阵的正面宽约十七里!前后两阵每队正面六十五步,正面共约一十一里零七十步!
方阵、圆阵、牝阵、牡阵、冲方阵、罘置阵、车轮阵、雁形阵共八阵……八阵所用的兵力和编队参照了李靖阵法,每种阵均用马步军共一万四千人列成。其中,步军编为二百队,每队五十人,计一万人!
马军八十队,每队五十人,计四千人。
每种阵,都按唐代军队那样,区分为中军、左右虞候、左右和前后共七军。
各阵阵中“每十人为列,皆面面相向,背背相承”。
“一卒占地二步,一马纵广二步”。“本朝八阵”除圆外,武经总要中均附有阵图。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