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心疼这批人(1 / 1)耕田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宝来叔年轻时,身强力壮,是村里有名的一把劳动好手。当年建水库时,他一个人顶两个人,一次挑两担的土。一担的土少说有一百来斤,挑着三百来斤的土还走上坡的路,一天百几十担的挑。他的表现得到了建设指挥部的表彰。上水库工地不久,就成了突击队的队长。回到村里后,被选为生产队的队长。他带领全队,上山开垦,下田种地,下溪挖於泥当肥料。年年带领全生产队超额完成公、购粮任务,还保证队里的社员能吃得饱穿得暧。

有一年,西溪上游发大水,把下樟村段的溪堤冲没了。还把堤围边几十亩地也冲没了。正好这些地大部分是宝来叔他们生产队的地。大水过后,宝来叔一不向上级哭,二不向别人伸手。咬咬牙,带着全生产队不分昼夜的干,硬生生的把被冲没的田地填起来,种起来。当年粮食保持不减产的同时,还把被冲垮的三百来米大堤给修复如初。此事得到当年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宣传和表彰,宝来叔被树为全县的标兵。

到了分田到户时,宝来叔已是五十来岁的人了。因从来没出过门,不知道也不敢到外面去闯。只有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好。但是在那样的经济大潮中,这种类似古董式的小农经济,只能日暂衰微,以至近乎难以继日的地步。难道宝来叔就没有成家?没有子女去做经济大潮的“弄潮儿”么?独孤兰把低着作记录的头抬起,轻轻的问了一声。没想到这一问,宝来叔竟然放声大哭。在建华和独孤兰的努力安慰下,宝来叔终于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回答了独孤兰提出的疑问。

当年宝来叔到了成婚年龄,四里八乡上门提亲的络绎不绝。几翻折腾后,终于找到心上人。婚后生活美满,但在生育上两人还是出现了分支。当时开始提倡节育工作了,作为生产队长,宝来叔要求宝来婶要带头,不能作落后分子。在婶生下一男一女后,宝来叔自己去作了绝育手术。为此宝来婶还与他吵过架。但小家庭过得还是红红火火,一对孩子很顺利的成长,女孩子出落得水灵灵的。很快就定了亲,出嫁到山后满篱村去。男孩子就在分田到户的那年夏天,为了增加家里收入,下溪里去捞石螺时,手被夹在水里的石缝中,再也游不上来。等找到他时,已是第二天晚上了,整个人已经泡蓬松了。宝来婶在极度的悲伤中,也撤手而去。老来失子,人生之至痛至苦。宝来叔用坚强的意志坚持着生活。直到几年前,宝来叔在自己的地里劳动时,突然倒下了,送医院确诊为老年脑梗。这头优秀的“宝牛”再也无法站起来,自此一直卧病在床。由于家里没人照顾,所以老人生活得太难。女儿家景也很一般,离得也较远,没法天天跑来照顾老人。村里的善心人挤时间来帮助解决一些问题,就这样艰难的度日。

宝来叔、宝山叔这些人,或许在某些没有感恩之心者看来,只有“傻”字的评价。但独孤兰除了细心的记录着,不知不觉中,两腮已是挂满热泪。脑海中浮现很多词句,这是受人崇敬的一代人,这是英雄的一代人,这是无私的一代人,这是楷模的一代人,这是受苦受累的一代人,这是……。

独孤兰环视宝来叔的屋里,放下笔记本,把那大半桶的屎尿提出屋外倒了。当独孤兰提着空木桶回来时,建华正在为宝来叔擦脸。独孤兰放下木桶,抓起扫把,打扫起屋子。建华则接着在屋檐下生火煮起了稀饭。独孤兰走近简易炉灶时,发现那老旧的铝锅里竟然下了不少的米,看样子可以供三四个人吃的量。提醒建华是不是下错米了。建华道,都只能这样子的煮。没办法每一顿来帮忙做饭的,只好一次做够一天的量,然后每一顿有人来了,就帮助热一热,然后打起来给宝来叔吃。

走出宝来叔家,独孤兰心情特别沉重。本来大太阳的天空却觉得那是灰蒙蒙的阴天。好在刚才能为宝来叔出一丁点力,心情才悄悄舒服点。

上了摩托车,建华道,这个时点去见另一个贫困户会不会来不及呢?但是这一户只能正午这个时点才能找到的。独孤兰看看手机里时间,已是上午十一点五十分了,但是听建华这么说,还是决定赶去这一家贫困户开展调查。

出了夹缝般的小巷,绕着堤围走了一段路,离开堤围下的村道,发现又来到下樟村的村口处。摩托车到了一座半老不新的连排房子前,在第一间停下。独孤兰抬头一看,知道这些房子是二、三十年前建成的,当时流行这种“晒坪式”的建筑。就是房子连排建,房子后半部分还是老式的泥瓦木结构,而房子的前半部分则采用了两层水泥板楼结构。要调查的这家,外墙装修得好醒眼,都贴上新式的外墙磁砖。走进家门一看,独孤兰内心不禁发出“哇!好豪华啊”的感叹。只见天花板上用铝塑板作了吊顶。一只在这里独一无二的千珠吊式吸顶灯,正发出耀眼的光。贴在四周墙上的磁砖反射着灯光,点点闪闪如繁星,房子内的光线变得五彩缤纷。一副大皮沙发就放在灯下。一位胖得很难看的年青人正呆坐在沙发上。见独孤他们进了门,一动不动的看着。建华提高嗓门唤了一声“肥弟”。只见那个年青人朝建华笑了笑。正扭动着鲸鱼般的身躯要起身,里屋走出一老年男子和一位少妇。老年男子快步走到建华面前,递上一支香烟。建华在接烟的同时,向他快速的介绍了独孤兰。那老年男子递烟的手马上改伸到了独孤兰面前。看这男子皮肤乌黑得发亮,两只镶在黑皮脸上的眼睛,白珠特别耀眼。一头乌黑发亮的卷发在灯下一闪一闪的。看年龄估计五十多岁。但了解后才知道,其实该男子今年已经是六十五岁了。他是肥弟的父亲,在市集里卖烧鸭。他后面跟着的青年妇女就是肥弟的老婆。老年男子热情招呼独孤兰他们坐下喝茶。独孤兰抓紧时间对他们家进行了解。

这老年男子名字叫柯印章。生育两男孩,大的健康正常,十来年前在省城上大学后,就在省城做起了生意,日子过得不错。早已在省城购房子成家立业了。二儿子就是眼前的肥弟,是个聋子,肥弟是孩提时得了高烧造成的。长大后经媒婆的努力,到山里乡村介绍来了这位媳妇。看相貌长得至少八、九十分,身材也修长好看,只是美中不足,这女人是个哑吧。这一对三十岁的残疾夫妻,婚后顺利的产下了一男一女两小孩。现在小孩都到了上幼儿园的时段。肥弟夫妇每天就帮着杀鸭子和烤制等工作。柯印章主要负责到集市出售。每天出售的鸭子不多,平时大约三只左右,过年过节时可达到十多几十只不等。

正在与柯印章他们交谈时,独孤兰的手机“叮”的一声响起。赶紧打开瞟了一眼,原来是芹山镇扶贫群发出通知,要求下午各驻村第一书记、各村扶贫队长到镇大会议室集中开会和培训。时间就在今天下午三点正。放下手机继续眼前工作。

望着看起来比别人豪华的房子,柯印章是这样解释的,主要是在省城的大儿子帮装修起来的。因为每年回村看望父亲、弟弟他们时,有个舒适的落脚点。这房子楼上楼下算起来大约一百多平方,平常就住柯印章老小五口人。

独孤兰心中暗暗用贫困评定条件,把这一家子对一对。突然想起一个不能入选贫困家庭的条件。赶紧问道,印章叔,你的烧鸭生意在集市里,有没有工商税务营业执照之类的登记?柯印章赶紧应答连连道,有的有的,全部办齐全,卫生证也办齐的,不然集市里的管理不给营业的。

独孤兰默默的记录下这些事。然后辞别柯印章一家,赶回林樟村詹英肠粉店吃午饭去。一路上在想镇里的第一书记罗书记,到底是大芹市里那一位被派下来。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