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瑷并没有吓唬玄奘。
如他这样意志坚定的人,仅靠恐吓是不可能让他服软的。
他这一声令下,得到命令的兵卒并没有过多犹豫。
这些上过战场的兵士,对于和尚佛教没有半点尊重,搬起了一箱箱佛经就往黄河里丢。
玄奘一开始还未反应过来,这见自己近乎二十年的心血,给丢进了滚滚黄河,脑子一片空白,人一下子窜了出去,想要跳进黄河挽救佛经。
至于自己会不会水,都不重要了。
这一切都是本能反应。
他快,但是刘伯英更快。
早已得到李元瑷吩咐的刘伯英,在第一时间就抱住了玄奘,将他死死按在地上。
玄奘怒目圆瞪,看着飘于黄河上的佛经,张口发出无声叫唤。
他给按得动弹不得,只能不住用脑袋撞着甲板。
李元瑷站在一旁,无动于衷。
他是佩服玄奘那敢于求真,不惜冒死单人远赴天竺求经的大无畏勇气。但更在乎唐王朝未来在西域的统治力。
李元瑷受和平时代所限制,虽幻想过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却仅限于想象,并没有实际行动。
然而身为一个中国人,对于祖国的归属感是前所未有的。
在这个时代,唐朝百姓或许以为自己是唐人,可在李元瑷的心底自己并不是单纯的唐人,还是秦人、是汉人、是晋人、是隋人乃至未来的宋明人……
这些国家综合起来就是华夏。
这个时代没有人比李元瑷更清楚“华夏”二字的沉重。
也是因为如此,李元瑷来到这个时代,很自然的就融入了进来,不存在任何的隔阂。
这就是文化的传承。
玄奘的辛劳值得同情,但对比国家的强大,又算得了什么?
李元瑷不敢像王莽那样,进行跨时代的改革,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毕竟华夏五千年,除了辉煌,也有惨无人道的欺凌与屠杀。
这也是李元瑷无视元清关键所在。
无可否认,元清确实是华夏历史的一部分。
作为以异族之身入主中原,他们带来的不是文化的承传,是文化的毁灭,在断华夏的脊梁。
李元瑷并不是不能接受为外族领导,可你乱杀百姓,乱毁文化,几乎葬送华夏文化的承传。这让后世人,如何接受?
“我写,商王,贫僧不敢造次,《大唐西域记》贫僧立刻就写。”
玄奘血泪满面,抓着李元瑷的裤腿,不住的哀求。
李元瑷见这头倔驴服软,挥了挥手,让人立刻下河去打捞经书。
李世民调拨给李元瑷的这些兵士皆有水战经验,个别老兵甚至参与过李孝恭平江南的战役,水性极佳。
此处现今又处于秋末少雨水,黄河水势平缓。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