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游戏就这样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了。
黄坤在边上哈哈大笑。
“航哥算了,还是去写作业吧。”
“为啥,不再来一局吗?”
“不了不了,我也要学习一会了。”
黄坤摆摆手,放下手机,退出游戏。
苏航也不再强求,继续看论文了。
最近苏航又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其实这项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975年,“BIM之父”乔治亚理工大学的Chu教授最早在其研究的课题“Buildiion System”中提出“a puter-based des of a building”,以便于实现建筑工程的可视化和量化分析。
而现如今,BIM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在工程建筑领域飞速发展。
理论上BIM模型可以容纳建筑工程的全部信息库,包括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以及非构件对象(如空间、运动行为)的状态信息。
但是实际工程中,真正实现这个程度的信息化工程是非常罕见的。
例如某个国家展馆,只是简单包括了建筑物本身的专业属性、状态变化信息以及随着时间推移周边环境变化对建筑物采光、通风的影响,就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国际一流。
但是实际上,该项技术能做的岂止如此。
这个模型完全可以囊括一个工程从设计到建成后的物业管理,甚至可以持续到这座建筑物的寿命终点内的全部信息。
包括每一处的材质,再利用相关的传感器进行适当的信息反馈,那简直无敌了。
完全不会出现一个工程做几年,结果到最后图纸或者其它材料丢失的问题。
别笑,真的是。
苏航在上项目管理的时候听着老师讲述那些烂尾工程,不少就是这样。
投资方没钱,图纸没保管好,结果双方扯皮,扯到最后,要么只能草草收尾,要么再花钱设计一份。
另外,施工企业在利用传统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他们无法对项目进行实时动态管理,一点点变动甚至都会让三方头疼。
这个技术好啊。
苏航来了兴致,心有点痒痒,这个技术上,至少在苏航看来,可以做。
但是到了后面,他又感觉不太妙,这项技术面临的不是需要理论突破,而是技术上的融合与集成。
显然,BIM应用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开发出数十项甚至数百项的应用。
苏航随随便便就能想到很多用处,在进度、技术、投资控制、质量、安全、现场管理各方面都可能延伸出大量的应用。
但是还需要通过与各种IT技术集成应用,发挥出更大的能力,如与FRID、3D打印、移动设备和穿戴式计算技术相集成。
所以这就是工科吗?
苏航看了眼自己的面板。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