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有历史传承,明永乐元年1403年,朝廷命福建都司造船137艘。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所用的宝船不少是在闽江口一带制造的,最大的44.4丈约150米、宽18丈约60米,每船平均乘载400500人,最大的达1000人。从尺度、结构、装备等方面看,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船舶。即使“洪涛接天,巨浪如山”,仍然“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
明成化年间1474年,福建市舶司自泉州迁至福州,造船场遍及全省沿海各地,官办和私人办的造船业都很发达。其工艺先进、设备精良。主要有福船、宝船、封舟、白艚船。
大量的船工师傅到了高雄船厂,极大地增强了船厂的技术、建造力量。
月港的瑞兴银号,给予了东南府极大的帮助,把福州老牌的闽发船行的师傅连同帮工直到给打包送去到东南府!
闽发船行经营遇到了困难,资金周转不灵,找瑞兴银号借款结果还不上,瑞兴银号乘火打劫,给予闽发船行二条出路,一是还钱,还不上的话只好按江湖规矩办,二是去东南府效力。
在威逼利诱下,闽发船行的老板林胜举行过海,加入了东南府高雄船厂。
而闽发船行是可以制造福船的大船行!
福船是明代1368年1644年福建造的官船。福船是远洋大船,高大如楼,设楼三层,其底尖,其上阔,其首高昂,其尾高耸。船体狭长,吃水深。密封隔舱,如一舱漏水,他舱则无恙。福船最长约147米,宽约60米,载重约1000吨,平均容纳400至500人。福船既用于航海运输,也用于海上作战,在明军与倭寇作战中显示了强大的威力。
于是造船师傅、帮工、船台、物资、资金准备妥当,高雄船厂开始修建六级风帆战舰。
这是一种敏捷的单桅纵帆军舰,没有造更大的战舰是颜常武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从简单一些舰只做起来。
由红毛番巴伦支主导,诸师傅们一起参与,确定了设计方案。
看过设计图,师傅们说:“噢,原来要制作红毛番的夹板船西式帆船被称为夹板船!”
巴伦支:“……”
在船台上铺设龙骨、固定安装龙骨、测量制作配件肋骨、接合肋骨与龙骨,肋骨密布,结合成为船体,靠着这些坚固的肋骨和外板内板形成了厚实的装甲层,牢固地保护了战舰和里面人的生命安全。
采取了西式的建造法,将木材制作成为弯曲的肋骨,首先要通过蒸汽蒸,使木材软化,然后在按照角度在几个点上定柱,卡住,然后就象弯钢筋一样一点点弯曲过去,木材毕竟是有弹性的,以后下水了,整体膨胀,结构就逼紧了,靠的是整体互相拉力使船体的强度得到充分的保证。
待到船体成形,就要铺设外板和内板,有的地方通过打制的锻铁件固定,许多地方则靠卡接,用麻绳、毛发、油灰、焦油、沥青等物品,填充外板缝隙,防止渗水。
准备桅杆,主桅杆用了1米多粗的大型杉木制作成的,使用了十字起重架船去搭起了桅杆。
制帆:这是造船厂的一件重要工作,在大房间里,将从澳门、幕府乃至于闽省买回来的粗帆布,按照不同位置的帆的尺寸进行切割缝制,靠手工一针一线制作成功,做成特定的船帆。
红毛番巴伦支使出了秘密功夫:让帆布不易着火!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