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点点头:“有道理。不过光凭一个问题,还不能轻易下结论吧?”
“那当然,一道题只能说有那么一点点倾向,远不足以定论。只有回答的问题足够多,结论才比较可靠。”
“嗯,难怪你还要设计更多的问题,现在我有点明白了。”
李松再看第二个问题:
欧阳鑫在街上偶遇以前的同事,当年同事靠着跟老总关系热络,力压自己当上了经理。欧阳鑫该怎么面对前同事?
A:这种人没啥本事,就会搞关系,理他做甚?
B:这人混得如鱼得水,值得自己学习啊,请他吃饭,看有没有生意上的合作机会?
C:过去的就过去了,聊聊天可以,心里的疙瘩是不可能放下的。
这个问题,李松还是觉得难以回答。
陈岩点评道:“选A的喜欢自怨自艾,遇到不如意的事,往往归咎于他人;选B的深谙人要主动适应环境的道理,懂得不断调整自己,化不利为有利;选C的比较理性,但在职场上会没有多少朋友。”
李松又往后翻看着,他发现了一个规律:“怎么你拟定的所有问题,都是先讲一个小故事,然后请用户做选择?”
“哦,这也是心理学层面的考虑。如果将问题中的徐立芳、欧阳鑫直接换成‘你’,提问方式会显得过于直白,不仅让人不舒服,而且有可能迫使用户去揣摩提问者的意图,给出符合提问者想法的答案,这就使得提问失去了意义。而讲小故事,则是让用户从冷眼旁观的角度评价一下,没有太大压力,给出的答案往往接近他的真实想法。”
李松赞叹不已:“还真是这么回事!考虑得真细致,不过设计问题时工作量也很大吧?”
陈岩点点头:“每一道题都要绞尽脑汁。”
“真不容易。不过,光是你的前两个问题,就已经有点难以回答了。”
陈岩感到很诧异:“对于有些人,可能难以回答,但对于你,我觉得应该不难吧?”
李松这才惊觉:自己似乎说漏了嘴。
在做任务时,由于受到系统的强力影响,他的言行举止已经失真,根本不是原本的自己。这两道题,他理应都选B,没啥好犹豫的,至少在陈岩眼里应当如此。
而自己竟然觉得难以回答,这就跟自己前面树立的人设颇不相符了,难怪陈岩会感到奇怪。
李松连忙岔开话题:“我看了后面的问题,发现它们涉及方方面面,内容杂乱无章,完全没有侧重点,你是不是需要分门别类整理一下?”
陈岩摆摆手:“别,我这么做是有意为之的。我就是要让人觉得,这不是在搞调查,只是一场闲聊而已,没那么多条条框框,什么都可以讲。”
“高明!你这里简直处处是心理学。”
“还有,我打算让用户每天最多答两道题,也可以只答一道题,或者不答,完全无压力。”
李松有点疑惑:“这样的话,怕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摸清用户的个性吧?”
“一天就问光所有问题,那就肯定是搞调查了,若说是闲聊,恐怕没人信吧?”
李松恍然大悟:“明白,你这里头的禅机着实很深奥啊!不过我相信,经过这么一番长期的问答,最终肯定能摸清用户的个性。”
陈岩笑道:“我这里可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事情。须知,人的个性并非完全固定不变的,有时连自己都察觉不到其中的变化。因此,答题将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这样就可以监测到个性的细微改变了。”
“你的心理学真是武装到牙齿了。”李松感叹道,随即他提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你说过,不会强制用户回答问题,要是用户每次都选择跳过,你不就无法掌握用户的个性了吗?”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