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章 创意食品(1 / 1)星月的网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家见张显炎把一根虾姑肉放进了嘴里,急着问味道怎么样。

张先炎嘴里含着东西,又烫得满口生痛,“呵呵”直嚷却说不出一个字。

大伙看着直乐,王卫东的母亲也从锅里抓出一根。吹了一会气,感觉凉了,放嘴里刚嚼了一下,突然惊叫:“太好吃了,你们都尝尝。”

李舜承忙制止了,说:“等一下,等一下,我这就好了,盛盘里了大伙再尝。”

李舜承快速地把盘盛好了,有人抢着端到了饭桌上。大伙围着桌子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很快盘子就露底了。

李舜承吃了两个,问:“你们觉得怎么样?”

朱信智,一个三十岁的男子,楚城布店的出纳,举着筷子,说:“我还没吃出味道呢,就被你们抢光了,就感觉好吃,哈哈……”

其他人和朱信智的说法差不多,就是“好吃”,让李舜承教教他们怎么做出来的。李舜承说是儿子教的。

大伙闻言,不大相信。

这个孩子怎么什么都会?能预言还能做菜?

李建军被一帮邻居长辈又围问了好多这道菜的番外信息。他能答的就答,答不上的就打哈哈混过去。

不过这做虾姑肉干的工序非常简单,他一说大伙就都听明白了。关键就是这创意,没人提醒可能楚城人一辈子也想不到,但李建军一说,他们就觉得太简单了。

有人开始计划了,去马上去码头向那些刚上岸的渔民收集虾姑,反正他们也不想要的。拿回来做成这干肉,下酒一定特美味。

李舜承说,就是这理。我们现在不是在筹集救灾食品吗?这虾姑肉干比罐头容易运输,还好吃。

大伙好象突然明白了李舜承的用意,有人自觉当起了组织者,开始分派任务。

不一会儿,就达成了一致,从今天开始,大院赈灾虾姑肉干制作小组正式成立。朱信智任组长。院子里不分男女老少愿意参加的,一概来者不拒。

从今天下午开始,院子里谁有空,就去码头收集虾姑,一定要刚上岸的新鲜货。等下回到院子收拾好,就开始制作,谁家的灶台方便就放谁家做。

傍晚,女人们都回家了。灶台上的活他们做起来顺手,也习惯。一众大老爷们就被赶到了院子里,只有闻香的份。

今天货不多,在井旁收拾好,外婆就揽了活在自家厨房做,女人们在里面聚了一屋子。

李建军和几个小伙伴一下子厨房一下子院子来回跑,传递着制作的进展信息。

两个多小时后,成品出来了。王卫东端了一个大盘子出来,后面跟着青红,手里也端了一个小盆子。

有人从自家搬了二个凳子出来,大家把二个盘子放好。刚出锅的虾姑肉干,粉红色,带着一点焦黄,看着就特别刺激味蕾。

几个年纪小一点的孩子伸手就想抓,被张显炎快速挡住了,说很烫的,凉一下再动手。他下午烫过的嘴巴现在还感觉隐隐作痛。

几个孩子眼睛盯牢盘子,过不到一分钟,终于没忍住,张显炎五岁的女儿英子第一个伸手抓了一根就往嘴里送。

刚放到嘴里,“啊”一张嘴,虾姑肉掉到了地上。接着她一弯腰,飞快地捡回来,抖了两下,又迅速放回了嘴里。这下可能不烫了,竟没有吐出来。

大伙还没反应过来,她母亲还没来得及制止,她嚷着“还要”又伸出手要抓。张显炎和妻子几乎同时用筷子挡住了她。

其他孩子一边哄闹一边眼馋,不过看着盘子里还在冒热气,也只好忍着。

李建军下午吃过了,就不想挤在人群中,远远地坐在自家门槛上。

透过人缝,看着盘子时隐时现地在眼前闪过,他心中对制止移山填海的愿望又加强了几分。

想着,如果按前世的节奏,再过三十年,楚城人将再也见不到这些虾姑了,还有现在饭桌上的那些小海鲜。

他在这边打着小算盘,看着这些邻居们嬉闹着争抢盘子里的虾姑肉干。

那些下午没吃到的邻居,现在是第一次尝到这种做法的虾姑,吃一口赞一句。

李建军的能耐让这些大人们赞不绝口。他们怎么也想不出,这没人要的虾姑竟然被废物利用,还可以变出这么惊艳的美味来。

有人已经看到了商机,张显炎在琢磨,以后是不是可以做了拿菜市场去卖。

李舜承见盘子空了,问大伙这赈灾食品是不是可以捐出去。如果看着合适,剩下的那些明天就送到居委会去。

这个院子经常会搞一些集体活动,每次都会征求意见。象这一次心思合一的情况却非常少见,大伙一致同意李舜承的提议。

今天的成果是,除了自己吃了的那些,还剩下四斤多一点。明天李舜承不上班,就带着几个还在暑假里的孩子代表大院把这些虾姑肉干送到居委会。

扫尾工作结束后,大家还在院子里闲聊。没一会儿就聊到了李建军。这个小明星现在的人气是越来越高了,连带这邻居们都占了光。经常有人知道他们与李建军住一个院子,会羡慕他们能近距离接触名人。

这次的创意虾姑肉干,让一院子的男女老少又开了眼界。邻居们已经开始拿这事打赌,说以后贵妃县的虾姑怕是要涨价了,再也不会有人免费提供了。

李建军呆了半天,就听见了这一句,插了一嘴:“一定是这样的,还有以后可能连滩涂也没了,所有海鲜都会涨价。”

邻居们刚夸了他,他就又开始说胡话了。李舜承让他大人说话时别插嘴。

李建军象没听见似的,继续托着腮帮说:“真的,如果有人把大海填了的话,虾姑就没地方生活了。”

众人大笑,说军军这脑袋长得就是和别人不一样,怪不得叫神童。这大海还能有人来填?这得要移来多少座山呐?亏他想得出。

李建军发觉自己一晚上就没有从这情绪中走出来,想想邻居们讲得很有道理。现在的他们怎么也想不出,三十年以后科技的飞速发展,让填海这种工程都成了稀松平常的事。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