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和他有一样想法的还有一个人,由皇太后亲自抚育,自小在太上皇身边长大的故太子嫡子,他六年前便已经受封敦恭郡王,随后便在各部熟悉部务。
敦恭郡王自幼聪颖异常,深得太上皇欢心,经常带他出入朝堂,旁听政务,每常对人称赞他“文才武略皆有乃父之风”。
在这样的熏陶下,敦恭郡王无论行为、思想还是行事手腕都深受太上皇影响,加上年岁渐长,对故太子的事情了解渐深,对于自己应该成为皇太孙,未来的太子甚至九五之尊的渴望,渐渐地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待到他成年后进入各部熟悉政务,交往的朝臣渐多,这颗种子便开始生根发芽,他很快就将其付诸于行动,小心翼翼的寻找同盟,暗中培植势力。很快一个合适的人选进入了他的视野,这个人就是北静郡王水溶。
水溶是第四代北静王,第一代北静王是当年随太祖皇帝打天下的老臣。当时太祖皇帝麾下能征善战者后来都被封了公侯,以八大国公为首,因皆是异姓,故而未得封王;
同时还有众多太祖皇帝的兄弟子侄辈的同姓族人,虽没有八大国公那么耀眼,但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亲兄弟、儿子自然都封了亲王,另有四人,是远房族人和侄子辈的,立功尤大,分封了四大郡王,分别是:
东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
其中北静郡王是太祖皇帝的亲侄子,又在四大郡王中立功最著,被太祖皇帝额外加恩,准其郡王爵位世袭罔替,竟是以郡王而成为大奉朝的第一个****爷。
太祖皇帝得了天下,新朝定鼎,留八大国公继续在外征战,四大郡王则陆续脱离军队,转入内政,协助太祖建设新朝。
北静王府传到水溶,已经基本与军中没有了联系,在军中的影响力几近于无。
水溶之父在他十六岁时一病归西,水溶成为了最年轻的王爷。
待到他守孝期满,以王爷的身份出来做事时,少年的心中总是有一把火,他渴望建功立业,渴望给北静王府增添更加荣耀的光辉,甚至让王府能更进一步。
敦恭郡王敏锐地察觉到了水溶的心思,遂找到水溶,水溶也是个聪明的,两个年轻人一拍即合,于是北静王爷便成了敦恭郡王的代言人,暗中拉拢了一大批原来支持太子的旧人,为敦恭郡王摇旗呐喊。
太上皇和隆祯帝闹出来的风波,让能近距离接近太上皇的敦恭郡王更快的发觉了机会,这使的他内心的野望像春雨后的野草一般,疯狂的漫长开来,再也无法遏制。
他的心思跟忠顺亲王一般无二,于是他授意北静王,加快动作,争取更多人的支持,只是对于争取哪些人这一点上,他和忠顺亲王则有着不同的考量。
忠顺亲王在朝中多年,结交往来的多是文官集团的人物,对于各大营的带兵将领,反而不甚看重,这又不是战乱年代,你领兵再多也抵不过一纸诏令;
敦恭郡王受太上皇影响,却是深知兵权的重要性,而且他还知道,那些文臣决不会支持他,不用问他就知道他们会拿朱元璋传位建文帝来说事,所以他压根就没考虑过直接去拉拢这些人,反而让北静王极力拉拢武将及各大勋贵,争取他们的支持。
北静王首先便说服了神武将军冯唐,由此冯紫英得以认识到北静王水溶,水溶喜冯紫英伶俐聪明,难得的又办事妥当,当下便让他在当差之余到王府帮忙,协助处理一些杂务。
除了武人,敦恭郡王还让北静王在商人中寻找助力,一方面他需要这些人提供大量的、源源不断的金银来运作大事;另一方面,这些人神通广大,于朝中各阶层的官员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希望用这些人作为中间人,去间接的拉拢一批文人为他所用。
敦恭郡王的动作虽然隐秘,但还是很快引起了各方的注意。
隆祯帝对此无动于衷,他现在也顾不上去管这事,这也在众人意料之中。
但太上皇对此保持了沉默,这个态度就很耐人寻味了。
这也引起了忠顺亲王的不安,本来以为隆祯帝倒台,他就会板上钉钉的成为最佳人选,如今却冒出个敦恭郡王来,而且太上皇似乎对他还很满意,放任他去经营人脉,不断增加实力,反而成为了他最大的阻力。
由此,朝堂上呈现了一个奇怪的局面,明明皇帝还在,忠顺亲王和敦恭郡王却都眼睛盯着皇位,私下里两人还互相勾心斗角,大打出手。
皇帝则像个透明人一样,每日上朝,听大臣们理政,下了朝就去太上皇跟前侍药问安,敬领圣训,不问外事。
而太上皇大权在握,重新又成为那个富有四海,金口玉言,一言九鼎的天下至尊,他饶有兴致的看着几个人的表演,却不插手参与,越是这样,他反而越放心,他需要的是只是平衡而已,只有越平衡,车子才越不肯翻。
······
我们再说回前边,忠顺亲王见到吴亮带来的证据,不禁大喜过望,有这些东西在手,足以置贾家于死地,斩去敦恭郡王潜在的一只臂膀。
几个人细细的分析了当前的局势,一致认为,这么大的行动,很难做到完全保密,必须要尽快行动,在贾家知道此事并反应过来之前雷霆一击。
但他们还不仅仅满足于此,还想通过贾家,牵连出更多的人来,最好连北静王和敦恭郡王俩小子一起装进来,永绝后患。
但算来算去,都觉得时间不允许,最终决定留出第二天一天的时间完善口供,搜集证物,于隔天早朝上本弹劾,发动攻击。
同时派人监视贾府,并于早朝前假意放杜忠德回家,真实目的是借他的口让贾府知道此事。其时行动已经展开,贾府即便知道了也无力反击,但相信也绝不会束手待毙,必定四处求援,如此便可以装进更多的人来。
而被贾府求到门上的,不论他们怎么反应,都必定要跟这件事扯上关系,只要扯上关系,便有文章可做,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引子而已。
至于担心贾家和那些手里有兵权的勋贵会不会举兵谋反,更是不用放在心上,国朝军队调动制度严密,没有虎符和诏书,别想私自调动一兵一卒,当然出去干私活,喝花酒,干私架另当别论,那不算调兵。
商议完毕已是深夜,众人这才各自归家。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