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千古一帝——清圣祖康熙(1 / 1)龙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号康熙

庙号圣祖

谥号仁皇帝

名讳爱新觉罗玄烨

承袭关系世祖第三子

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出生日期及地点1654年顺治十一年景仁宫

登极日期顺治十八年正月十九日

称帝年龄8

在位时间16621722

在位年数61

享年69

生子35

生女20

死亡日期及地点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畅春园

陵墓名称景陵

陵寝所在地河北遵化

1、生平小传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生母孝章康皇后佟桂氏。天表英俊,岳立声洪。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在中国近二百个帝王中,他一颗特别璀璨夺目的明星如果说他是中华帝国众皇帝中最出色的皇帝,一点也不为过。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和他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

康熙尽管是一位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

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驾崩,圣祖时年八岁,即位,翌年改元康熙。史称康熙皇帝。康熙皇帝一生坎坷,八岁丧父,九岁丧母。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康熙皇帝临危不乱,勤于读书,精通历史,地理,算学,医学等诸多学科。在祖母孝庄文皇后的辅佐下,智擒鳌拜,裁撤三藩,收复台湾。历史上有名的康熙盛世自此发端。

康熙皇帝一生崇尚孝道。对其祖母,母亲皆极为尊敬。他的母亲孝章康皇后去世后,几十年来,对其嫡母孝惠章皇后恭顺有加,每年亲自侍奉孝惠章皇后赴热河避暑。在其病重期间,每日前往寿宁宫探望,直至皇后驾崩。康熙皇帝对其祖母,太宗之庄妃,世祖生母孝庄文皇后更是恪尽孝道。不但每日前往慈宁宫问安,还在孝庄文皇后生病时几次步行至天坛,为起祈祷,言愿以己之寿命换祖母万寿。孝庄文皇后驾崩后,康熙悲痛万分,亲视其入殓,断发着服,庐次于慈宁宫外,正直除夕佳节,群臣请其回宫,未允。回宫后,仍然每日去慈宁宫,睹物思人。

康熙皇帝,一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除却上文所提,康熙皇帝积极抵抗外国势力侵略,与俄国精确边界,两次亲征准葛尔,定鼎天下,完成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因其文治武功,后人称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驾崩于北京京郊畅春园,享年69岁,庙号圣祖,是为清朝唯一有圣字庙号的皇帝。康熙皇帝在天有灵,其仁德在乾,功勋于坤,必将流芳百世,光照千秋!

2、文治

1、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社会生产清初由于长期战乱社会生产凋敝。顺治年间奖励垦荒但收效甚微。玄烨十分注意恢复和发展生产与民休养生息。下令停止清初圈地弊政。为招徕垦荒修订顺治年间的垦荒定例由原来最高限六年起科改为“通计十年方行起科”。又规定地方官能招徕垦荒者升否则罢黜。实行“更名田”将明藩王土地给与原种之人改为民户承为世业使耕种藩田的农民成为自耕农。实行蠲免政策以鼓励农业生产。蠲免的种类大体上有免征荒地田赋灾荒蠲免普免钱粮等。玄烨在位期间蠲免次数很多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先后将河南直隶湖北等九省田赋普免一周五十年又将全国各省钱粮分三年轮免一周。这在以往的历史朝代是罕见的。五十一年二月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将全国人丁税固定下来减轻了农民负担。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全国垦田面积由顺治末年的五亿五千万亩到康熙末年超过了八亿亩生产发展阶级矛盾得以缓和人口迅速增长出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

2、重视对黄河的治理

将“三藩”河务漕运列为三大要务。二十三年至四十六年,先后六次南巡视察河工,与河臣讨论治河方案。他任命靳辅为河督,识拔和重用水利技术专家陈潢协助治河,这两人勤劳任事,治河十余年大见成效。康熙自己究心于治河历数十年,“凡前代有关河务之书,无不披阅”,有时亲自进行试验。他多次视察经常泛滥的永定河,通过治理永定河取得经验。

3、笼络汉族官吏士大夫知识分子康熙对汉族官吏名士及一般士子,分别采取不同措施罗致了封建统治所需要的人才。清初满汉官员职掌相同而品级悬殊,这种民族歧视使不少汉官心怀怨望,不能尽心为清廷效力。为了安抚汉官康熙一再声称“满汉皆朕之臣子”“满汉一体”谕令“满汉官员职掌相同品级有异应行画一”。十六年设置南书房命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官员轮流入值以笼络汉官。十七年命开“博学鸿儒科”以网罗负有盛名的硕彦鸿儒入史馆纂修明史。又吸收大量学者编纂各种图书著名的有古今图书集成分订为六千一百余册成为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玄烨对程朱理学尤其用力提倡特别尊崇朱熹在他的奖励提拔下大批信奉程朱的“理学名臣”如李光地魏裔介熊赐履汤斌张伯行等都受到重用。这些措施起到了收揽汉官和汉族士子人心的作用扩大了满汉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清初一些以高风亮节相砥砺遁迹山林不与清统治者合作的明遗民他们的子弟或学生这时都纷纷出仕或参与各类书籍的编纂。满族与汉族及其它各民族的壁垒趋向瓦解直至彼此融合。

4、兴起文字狱

康熙一朝大小文字狱不下十余次其中牵连较广的大案有庄廷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文字狱是对文化思想进行严密控制的一种手段这两件大案都是由于著作中有眷念明朝的民族意识而引起的。康熙以后的雍正干隆两朝文字狱次数之多株连之广处罚之严都超过以往的朝代。

5、好学敏求勤于政务

玄烨自五岁开始读书学习勤奋亲政后“听政之暇即在宫中披阅典籍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疲”。举凡史乘诸子百家吕律数理佛教经论道书无不涉猎。九年十月沿袭前代由经筵讲官给皇帝讲解经籍的制度下令举行“经筵大典”此后无间寒暑非有特殊情况从不间断。十四年起又规定在讲官进讲后由他复讲君臣互相讨论从儒家经籍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他提倡文学优容文人。

康熙对西方自然科学也有极浓厚的兴趣。耶稣会传教士南怀仁白晋张诚安多等人应召为康熙讲解自然科学。他们献给玄烨一批仪器并为他编写了实用几何学天文学等讲稿。康熙对数学特别爱好对西方医学也感到很大的兴趣。

玄烨一生勤于政务“未明求衣辨色视朝”御门听政成为常朝制度。每日清晨至干清门听取各部院衙门官员分班启奏政事与大学士等集议处理折本也能倾听臣下意见鼓励各官大胆直言。有清一代封建皇权高度强化皇帝“干纲独断”玄烨亲理国政遇事反复思维务期考虑周详故中年以前无大失误。他注重实务宽于御下。多次拒绝群臣疏请加上尊号。宫中用度也力崇俭约。

3、武功

1、平定“三藩”

“三藩”都是降清的明将吴三桂封平西王,留镇云南尚可喜封平南王,留镇广东耿仲明及其子死后,其孙耿精忠袭靖南王爵,留镇福建。各拥重兵、势力坐大,严重威胁清王朝的统治。康熙十二年康熙在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等的支持下,果断地下令撤藩,令“三藩”各率所部归辽东。十一月吴三桂举兵反,主力出贵州,掠湖南,分兵攻四川江西,不久,尚之信可喜子耿精忠广西将军孙延龄起兵响应。康熙毅然命将出师,进行征讨。在历时八年的平乱战争中,年轻的玄烨表现出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他利用政治分化和军事压力迫使尚耿二藩脱离吴三桂,招降陕西从叛的王辅臣,同时迅速平定内蒙察哈尔右翼王子布尔尼叛乱和北京城内杨起隆反清起事以安定后方,从而使清军得以集中力量与吴三桂主力相持于湖南,二十年,“三藩”之乱平定。

2、统一台湾

康熙起用原郑芝龙部将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准备进军台湾。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率领水师两万余人,大小战舰二百余只,一举攻占澎湖,台湾失去屏障,郑氏军事力量损失惨重郑克郑成功之孙郑经之子刘国轩等向清军投降。康熙支持施琅在台湾设官兵镇守的建议。否定了臣僚中弃而不守的谬见,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台湾府及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福建省,并设总兵副将率兵驻守台澎,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3、征噶尔丹,安定西北

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引兵三万越杭爱山向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发动进攻喀尔喀各部败溃,噶尔丹以追击为名,直抵距北京七百里的乌兰布通。康熙决计亲征噶尔丹,以“除恶务尽”。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三次亲征,三十六年噶尔丹败死。准噶尔对喀尔喀蒙古的侵扰被粉碎,喀尔喀各部得以返回原地。康熙为加强对外蒙古地区的管理沿袭了太宗皇太极以来的盟旗制度。采取联姻封爵年班围班等措施,以密切与蒙古领主贵族的关系特别是尊重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以笼络僧俗人等和广大牧民。康熙三十年亲率八旗劲旅前往多伦诺尔草原与喀尔喀蒙古诸部举行多伦会盟,把对内蒙古的较严密的管理制度推及于喀尔喀各部,这对加强北部边防,发展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了积极的作用。康熙也十分注意西藏青海问题他深知西藏为蒙古各部尊奉的黄教见格鲁派领袖地位的重要,对准噶尔和硕特等部插手西藏而使其政治动荡保持警惕。五十二年他册封班禅呼图克图为班禅额尔德尼。五十七年,以皇十四子胤为抚远大将军,进藏击败入侵西藏的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使西藏暂时得到安定。

4、抗击沙皇俄国的侵略

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组织了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二十四年四月命都统彭春副都统郎坦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等率领水陆军约三千人自黑龙江城今爱辉出发进围雅克萨俄军统领托尔布津乞降率部六百余人撤往尼布楚。清军平毁城堡后回师。不久沙俄侵略军重占雅克萨次年五月康熙谕令萨布素等率部再次攻取雅克萨鏖战四昼夜击托尔布津俄军困守孤城。在沙皇政府请求下清军于二十六年夏撤围。此后两国通过平等谈判于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八1689年9月7日正式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这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康熙命在黑龙江重要处所建城驻兵设置驿站制定巡边制度有力地保障了东北边境的安宁。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