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圈地运动,从宏观来说,圈地小麦、大麦、燕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比敞地分别提高了232、228、105。
但是同期土地地租也在飞速增长,议会圈占肥沃和贫瘠农地,租金分别提高了150和100,圈占肥沃牧场和灌木地等,租金分别提高了650和700…微弱的增量下,圈地运动主要是在分配存量。
这反映了小农和庄园主双方博弈力量的急剧变化。
圈地运动号称绵延五个世纪,实际混淆了性质截然不同的两部分。17世纪前主要是农业公社的拓殖,17世纪后是士绅对公社的掠夺。
更重要的是,这种分存量大于增量的模式,因为历史的偶然,让英国将这种政策一直延续到了工业革命后期,居然成为了别国效仿学习的制度。
但圈地运动究其根本,只是一种亚稳定结构,靠不断往外转嫁矛盾来勉强维持自身的发展。
无论誓现代工业化的自我辩护,还是早期批判主义的政治思潮,都把这说成是人类的必由之路。
不过,只要学习过唯物史学,就知道圈地运动的诞生也存在一定偶然性。
既然存在偶然性,那就说明这不是工业化必要的进程,韦斯特道格可以接受为了工业化暂时牺牲农民的利益,但圈地运动如果深入农村,虽然可以对农业进行资本主义改造,代价却可能比不列颠更大。
除了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圈地运动摧毁了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更重要的是经营方式的改变:土地被围圈以后,农业资本家办起农场或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
那些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的贵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的地租,而是资本主义的利润。过去的贵族变成了新贵族,农民则变成了农业工人,从而使农村得以资本主义化。
因为圈地运动失去土地的农民流离失所,倾家荡产,被迫成为自由流动的劳动力。而英国政府颁布的法令中规定如果有劳动能力的流动农民,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限内找到工作或者保留自己的土地,那么一律要加入国营农产,成为王室的佃农,这就迫使流浪者受雇于农场主,不得不接受工资低廉的工作。
这必然会促使土地贵族在短期内的力量迅速膨胀,而韦斯特道格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削弱贵族特权。
不能给土地贵族一丝膨胀从而增加政治力量和话语权的机会。
而法国的小农所有制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虽然农民们较为公平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但工商业发展的土壤也会枯萎——小农所有制的核心就是自我循环,缺少必要的商品流通,没有商品流通,就没有商业繁荣,没有商业繁荣,就没有开拓新商路的动力。
韦斯特道格还指望到时候打进君堡继续促进商业发展呢,小农所有制对君堡的发展肯定也会产生制约,所以,法兰西对小农所有经济的改革,是可以作为参考目标来学习的。
如果未来的伯罗奔尼撒不想走圈地运动或者小农所有制的道路,那就要开辟第三条道路。
但韦斯特道格不是天才,他没法自己规划出蓝图,就只能从对农民伤害较小的小农所有制来学习法国的改革。
法国从一个农业长期落后的国家,在二十世纪用三十多年的时间迅速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从1960年刀1980年,农业总产值增长近四倍,粮食产量翻了一番。
这主要得益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现代农村土地制度的构建。
如果说韦斯特道格能从这里面学到什么,那主要有两点。
第一,政府在将小农场土地合并的同时,也必须限制土地的过度兼并。政府规定,对农村土地使用和转让时,私有农村土地一定要用于农业,不准弃耕、劣耕和在耕地进行建筑。
————
对于弃耕和劣耕者,国家有权征购,提高土地税或让其出租。政府明确规定土地转让不可分割,该块土地只能整体继承或出让。
第二,建立土地市场管理机构——土地局,并建立土地银行。土地的转让和出租必须经过管理机构批准,不获其批准,土地转让无效。
土地局对小块土地有先买权,整治合并后,卖给有经营前途的农民。土地银行购买土地后,再租给农民,订立长期租约,以刺激投资。
这两点规划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土地流转以土地集中为核心,在农地细碎化和分散经营成为阻碍农业发展的根本因素之前就完成土地集中。
而且,还要确立农村土地的用益物权,包括出租、买卖、无偿转让和抵押等多种形式,不能局限于单纯的土地买卖和租赁。
必要时,实行层级补助方法,按土地流转的性质、面积对农民实行不同的补助金额。为了加速土地流转,还可以对流出土地的农民进行财政补贴外,提供低息贷款。
“所以,诸位,都听明白了?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整合土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诸位出售起码60的土地,是的,诸位没有听错,起码要将一半还多一些的土地出售给执政厅。”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