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会稽郡,虞县。
“咚咚咚!”
“咚咚咚!”
繁华的街道传来打铜锣鼓震耳欲聋的响声。
一条长长的迎亲队伍正朝着街尾处的黄宅走去。
“这不是祝家八公子吗?”
“今天居然是他成亲,迎娶的是哪家的姑娘啊?”
“老王,你的消息这么不灵通,八公子今天迎娶的还能是谁,在我们虞,配得八公子的只有黄老爷的掌明珠,黄良玉大小姐。”
“难怪今天如此热闹非凡,原来是祝黄两家联姻。”
......
客栈内。
一名尤为英俊的男子,正站在窗户前,望着下方的迎亲队伍,有些出神。
“我居然穿越了!”
“还穿越成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马文才!”
作为一名喜爱研究民间故事的历史系研究生,他万万没想到的一觉醒来的他,居然穿越到了东晋年间。
而且还是穿越到了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梁祝》中的‘男二’马文才的身。
“呼~~”
马文才深呼吸了一口气,这才冷静了下来。
“好在不是成为梁山伯,不然这条路可就不好走了。”
这时代,对于梁山伯这种寒门子弟可不友好,只因为现在盛行的是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到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
220年,曹丕用吏部尚书陈群建议,立九品官人之法。它的主要内容是,在各州郡选择贤有识见、有名望,善识别人才的官员任“中正”,查访评定州郡人士,将他们分成、中、下、中、中中、中下、下、下中、下下九等,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
但是这种制度执行到后来就演变成只从名门望族中选拔官吏,造成“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原本的品评是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
之后是个人的品行和才能,一般都会以一句评语来概括,例如曹操的‘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又比如荀彧的‘王佐之才’等等这样来概括。
九品中正制在立定之初,品评的人物还是比较客观,这两方面也会保持一个平衡。
但是到了这时期,九品中正制已然成为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场的工具。
品行和才能完全舍弃,只留下了家世。
虽说是九品,但其实只有两个品级,品和下品,第一的品被称为圣人之品,是不轻易授人,只是个虚品。
后四个则为品,最后四个则称为下品。
一旦评品就可以直接进入仕途,而下品是没有入仕资格的。
名门望族出生的人,无论是歪瓜裂枣,弱智之人也能混个品,庶族出生的学子,即使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是下品。
最典型的便是剧中的梁山伯了。
梁山伯在尼山书院的品级每次都能榜,但是学业三年之期满后,品级呈吏部,最终也只是成为了一个勤县县令这样的九品芝麻官。
现在穿越到这个时代,他实在不想成为梁山伯这样的寒门子弟。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