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和赵云来到渡口,坐上往荆州而去的小舟时,战争的气氛,已经十分强烈了。
上一次来东吴,往来的船只数量少,游客也少。
大多都是一些商贾。
但是这一次,往来的船只明显增多,很多权贵和富裕人家,纷纷乘船从荆州往东吴跑。
从行人的言谈之中,显然荆州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这是从荆州往东吴而去,前去避难去了。
望着熙熙攘攘的船只都往东吴走,只有我们往荆州走,是以我和赵云的小舟,竟然只有我们两个人。
我心中不由有些疑惑。
打仗,打的是资源,是谋略,但同时打的也是信念。
拥有必胜信念的军队,自然就可以取胜。
但是如今看来,这些荆州人民纷纷逃亡东吴。
由此可见在民间看来,荆州大战,刘备是胜不过曹操的。
从行人的口中,依稀能够听见曹操凶狠、屠城之类的言语。
曹操是否曾经屠过城,我遍寻穿越前的记忆,也有些记不清楚。
倒是赵云,信誓旦旦的说,曹操确实屠城了。
据赵云说,曹操屠城,屠的是徐州城。
当初,曹操攻打孔融的徐州城,刘备还曾率军援助孔融,但是最终不敌曹操。
曹操破城之后,确实有屠城之举。
赵云之所以记得如此清楚,是因为当初救援徐州的时候,赵云便跟着刘备一起前去了。
也就是那时候,赵云认识了太史慈。
当赵云说到这儿的时候,我突然很好奇赵云和太史慈、甘宁彼此之间的武功强弱。
在我的再三打听下,赵云对三人的武功进行了点评。
如赵云所说,他和太史慈,论武功他强国太史慈,但是太史慈精通弓箭,因此两者伯仲之间。
至于甘宁,赵云用“陆战他不如我,水战我不如他”进行了总结。
想必论实打实的武功,甘宁是不如赵云了。
耳闻着逃亡百姓一句句讨论着曹军的强悍,以及对刘备的担忧,我对刘备在民间的声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看来,曹军屠城,固然可以杀人,但是同时,也失了民心。
但是同时,我也有些不解。
以诸葛亮的聪慧,怎么会不明白大战前夕,士气的重要性。
百姓如此不看好这场战争,士兵又怎能看好战争?
缺乏士气的荆州士兵,如何和曹军抗衡?
要知道,刘备刚刚取得荆州,这些荆州士兵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打磨,这本就是不利因素了,再加上很低的士气,岂不是一击就溃?
就在我这样想的时候,赵云戳了戳我,我顺着赵云的目光看去,果然看见一些百姓之中,夹杂着一些荆州士兵。
显然是逃兵了。
莫非,是诸葛亮在取得荆州后,忙着稳定局势,是以忽略了这一点?
不对啊,诸葛亮算无遗策,怎么会犯这么幼稚的错误?
这样想的时候,我下意识的摸了摸我平时装诸葛亮送我锦囊的地方,这一摸,我突然一顿。
赵云看着我手摸得地方,似乎也想起了什么。
锦囊。
此次来东吴之前,诸葛亮给了我三个锦囊。
第一个锦囊,用来说服周瑜;第二个锦囊,是送给吴国太提亲的。
那么,第三个锦囊中装的是什么?
莫非,我和赵云错过了什么,漏掉了诸葛亮的什么计划?
想到这儿,我赶紧打开第三个锦囊。
第三个锦囊,画着一幅画。
一个威武雄壮的将军,率领着几百人的士兵,正在忙着将一处江边的沉船凿穿。
远处,影影绰绰的身影,似乎是敌军将至。
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这是什么意思?
我有些不解。
赵云也摇了摇头。
想到我才是军师,赵云只是一员武将,解读这幅画的人,应该是我,而非赵云。我便放弃了从赵云口中得到答案的幻想,低头思索起来。
诸葛亮不会无缘无故的画这么一副画给我,肯定是有所深意。
沉船,大江,追兵。
当一个人全神贯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会将一些关键要素提炼出来。
当我提炼出这些要素的时候,一个穿越前的成语,浮现在了我的脑海。
“破釜沉舟”。
我喃喃着。
赵云不解的看着我,在他们这个时代,显然还没有这个成语。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