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发枪的哑火率非常低,只有0.6%!
根据英**械部官员的记录,即使用早期击发枪在不同天候里射击6000发,总共也就只出现了36次哑火情况!
火帽暂时是鼓捣不出来的,窦逐北自然知道这一点。
是以,他拿出了燧发枪这个早已出现的枪械……
早在三四十年前,毕懋康就已经研究出了自发铳,也就是燧发枪。
只不过,在操蛋的明末,除了大清的刀子外,没有什么是能够改变“某些人”的脑袋的……
……
雨水渐渐地变大,丁磊两兄弟难以置信的看着火绳枪士兵早已无法击发,而燧发枪却依旧在有条不紊的射击。
只不过因为雨水渐渐的变大,兵卒们在倒入火药的时候,只得将枪口紧贴身体,用斗笠遮住枪口,不使火药淋雨。
冰冷的雨水,浇在炙热的枪管上,变作一团团白雾,虽然影响了视线,却也使得早已烫手的枪管,不在那么滚烫。
“侯爷,这,这,这是神器啊!”
丁成这个老匠人,哆嗦着嘴唇,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道。
窦逐北叹息一声:“这是毕侍郎研究出来的自发铳,我叫他燧发枪……”
毕懋康曾经做过南京户部侍郎,按照官场惯例,称呼他的时候,需要用最高官职来称呼。
“什么?”
丁磊瞪大了眼睛!
这么厉害的枪支,竟然早就出现了?
为什么没有普及呢?
若是此物早出现在战场上,大明又何至于此啊!
窦逐北叹息了一声,谁说大明落后呢?
就在明亡的时候,在欧洲出版的一本书,掀起了轩然大波!
1585年门多萨所著《中华大帝国史》在欧洲出版,门多萨阐述了中国中国人富于文明和教养。
门多萨特别提出,在中国人所有的发明中,最令葡萄牙人和其他西方人震惊的是中国人也有火炮,而且在欧洲人之前已经使用火炮了。
这本书,是聚集了诸多曾经前往中国的欧洲人的采访综合而成。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船长阿尔蒂埃达在致西班牙国王书中写道:
“……中国人使用着与我们同样的武器。他们的大炮十分精良,炮筒比我们铸造的更精致,更坚固。”
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证明明朝那个时期的火炮,他在泉州时候,发现一门明朝嘉靖年间制造的“发熕”,其“重千斤,弹重二十四斤,远至四五里……
在这本书里,门多萨写道:‘中国人爽快的赞颂邻国的任何德行,勇敢的自承不如。
而其他国家的人,除了自己国家的东西以外,不喜欢别的东西。
中国人看见来自欧洲的产品,即使并不精巧,仍然发出一声赞叹。
……
这种谦逊态度真值得称羡,特别表现在一个才能超越他人的民族上,对于那些有眼无珠、故意贬低所见东西的人物,这是一个羞辱!’
……
至于火器数量,更是碾压全世界。
在1475年,勃垦地公爵发动洛林战役时,里尔市所提供炮兵辎重清单,规模非常庞大。其中有6门射石炮、6门小射石炮、6门臼炮、10门库尔托炮,101门大小不一的蛇炮、和200支火绳钩枪。
然而与此同时,明军的车营也粉墨登场了,火炮数量都是几千几千的造哟!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