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天,周桐花了很大力气,才把文件里多余的东西删除。
弄出几份实验指导计划书发到各研究团队。
“王思齐博士,你们实验室先验证一下这个算法。”
人工智能组,研究员们看着电脑里的计划书,面面相窥。
“组长,这是你写的计划书吗?”
王博士摇摇头:“不是。”
“那意思就是说……其他人写的?”
“这靠不靠谱啊?”
研究员心存疑虑,翻开计划书看了看。
理论基础,公式推理,验证方向,全都有模有样。
“似乎,有点可行性。”
王博士点点头:“嗯,这个神经网络组织模式比之前我们用的似乎还要巧妙一点。”
“按照计划书试试吧。”
人工智能组开始照着计划书安排走。
结果令他们异常惊喜。
经过数据挖掘,深度学习之后,他们的文字识别智能程序,字符识别水平迅速达到了百分之60的准确率,图像识别程序能够大致区分人脸。
要知道这才仅仅过了半个多月,ai学习过的数据还不是很多。
对于这个结果。
实验室的人既激动又震惊。
不过,很快他们就知道,获得突破的还不止人工智能。
食堂投入使用后,和其他实验室的人一起吃饭的时候。
量子计算实验室的人说,6量子比特纠缠在电脑理论模拟验证取得了成功。
脑机接驳实验室得到了几个小鼠功能区的脑电波图形。
材料实验室弄了个新的实验材料,对电波非常敏感。
技术突破仿佛一瞬间变得简单了。
“卧槽,这个数据挖掘准确度爆表了!”
“你知道材料试验十次成功是什么感觉吗?以往我们要成功验证个新材料至少要试验几百次!”
“我们试验出来的量子纠错算法太牛了,等造好量子计算机,你们一定要来用用。”
实验员惊喜连连。
然而,这还没结束。
等他们刚刚理解消化完理论思路,周桐又发来一份新的实验材料。
《超导量子路线28比特纠错算法》
《基于超导量子计算机的人工智能编程语言路线》
《经典计算机与量子计算编程适配的的新编程语言设想》
《适用于半导体量子位点的碳化硅晶体管材料富集方法试验》
……
一验证,模型完全可行。
这下,所有人都回过味了。
“这些灵感和实验模型到底是谁做出来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