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七章 棉花(2 / 2)光滑曲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虽然王爷在之前就给自己说过,什么电动鸡可以自己动,但是自己可没有放在心上,说不定就是王爷给自己开玩笑呢,怎么可能放上去,它就能自己动呢。

至于制造的机床,周全心里想着,不知道王爷要靠什么来拉动,可能是骡子吧。

朱棣一听,就知道他没把自己以前的话听进去。

朱棣也都习惯了,在这个时代,你说有一个东西,接上两根线,就能自己不停的转动。这就相当于有一天,你上司一年认真的给你说,他发现了一个永动机一样,而你现在这个项目,设计的前提就是有一个永动机,一般人,如果不是老板钱给得多,早就跑路了。

在自己心里,恐怕也会给老板打上一个人傻钱多的标签。

“嗯,这边有五台机器,过去那五台电动机过来。”朱棣看向不远处的一个工匠,是电机制造的小组负责人。

“是!王爷。”

……

送来电机后,朱棣开始指挥这些人安装,这都是比较简单的机器,没有什么复杂的,由于没有严格要求转速,这些机器使用的都是皮带传动,难度下降不止一点。

……

整个上午,朱棣都在调试前面的一系列工序。

不出意外,当电机运行的时候,还是出现了一系列的大惊小怪。

不过这次就不用朱棣来安抚了。麾下一票之前见过电动机工作的人,一脸土包子的表情看着那些人,再加上一些现身说法,你一句我一句的,倒是很快就把混乱的场面稳定了下来。

经过一个上午的不断调试,基本上已经能产出稳定的纺线了。

主要是朱棣本身就是抄袭的后世的成熟的机器,好在这些机器的结构本身也不是很复杂。

当然,这也是因为朱棣抄袭的对象,也不是什么高端机器的缘故。

其实后世的这一系列的过程,是非常麻烦的,工序非常多。

朱棣采用的不过是最简单的一种,指出来的布匹,质量肯定比不上。

当然就算加工工艺赶上了,棉布的工艺也肯定是赶不上的,单单是原料棉花,朱棣得到的棉花质量就比不上经过无数次改良的棉花。

目前可以说是解决了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

所实话,从棉花到纺纱,这个过程的技术含量是有些高的,特别是想要得到比较精致的纺线是,比较难的。

但是没有办法,当机器开动起来以后,每天消耗的纺线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如果要人力去完成前面把棉花加工成纺线的工作的话,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

要满足一台机器的需要,起码得配几十人,把棉花加工成纺线。这样算下来,最起码的,几百上千人是跑不了的,代价太大。

这不是朱棣胡乱估算的,英国工业革命前期,出现了分工细致的工厂,而6-8个纺工生产的棉纱只能供给1个织工织棉布,引起所谓的“纱荒”,如果换上朱棣的织布机,可想而知,又需要多少人。

所以为了满足织布机的需要,朱棣也只能把前面的步骤都机械化。

当然,这个过程,如果要按照二十一世纪的标准,难度肯定是比较大的。

但是有难的,自然也有比较简单的,就像大名鼎鼎的珍妮纺纱机,就是这一方面的成果。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