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轻轻推开刘清菁,轻轻说道:“不管以前如何,朕现在请娘娘记住,从此以后各自谨守本分,莫要做出糊涂事。懿康公主还小,想必你也不愿她这么早就没了娘娘。”
刘清菁不可置信的看着赵佶,明明刚才从他眼中看到了欲望,为什么此刻眼睛如此清明。
刘清菁跌座在自己的椅子上,一脸茫然无措。
赵佶同情的看了她一眼,心里一声叹息,皇宫深锁,皆是可怜人。
等到赵佶头也不回的离开崇恩宫,刘清菁依旧没有回过神来。
回到福宁宫,赵佶立即着人将杨戬召了过来。
“明日你派人护送刘娘娘去永泰陵守陵,没有宣诏不得回京。路途遥远,照顾好刘娘娘身体。”赵佶盯着杨戬说道,眼神有些莫名的味道。
杨戬心里一颤,低头应道:“臣领旨。”
赵佶看着杨戬离去的背影,心境久久无法平静。
虽说古来帝王后宫,兄终弟及,父死子承,甚至于强抢儿媳,便是千古明君亦难免俗,远不说三国魏晋南北朝,但看唐时太宗、高宗、玄宗等帝王做派,便知一二。
赵佶若是有心,一道诏书令太后出家,过得一两年再下诏还俗,册妃亦不过小有非议,无失大德。只是此女心机城府素深,做事常有不择手段之举,得势时又骄纵不能容人,若真进了后宫,以王皇后温软的性子,孟皇后便是前鉴,只怕到时后宫不得安生。
想到此处,又将张迪召来密语交待一番,末了叹了口气,说道:“杨都知若真是会错了意,你的人也不用阻止,按朕的吩咐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好。”
张迪领下旨意,出得殿来,以衣袖擦拭了下额头,才发现额头无汗,只是自己的错觉罢了,不敢怠慢,自去寻自己信任之人吩咐事情。
到了第二日,赵佶下诏,刘太后因思念皇兄,自愿前往永泰陵为其守陵,帝感其情,勉强允之。
忽五日,噩耗传来,初出京城不久,因遭遇大雨大风天气,太后便得了风寒,又坚持赶路,病情加重恶化,第四日便不行了,崩于驿馆。
赵佶闻讯,哀怒交加,下诏将当地知州知县严加训斥,罚俸一年,又将护送的内侍宫女尽皆驱逐出宫。
在沉默了一天之后,赵佶复又下诏,谥号刘太后为昭怀皇后,葬于永泰陵,进封懿康公主为嘉国公主。罢朝五日。
消息传至鲁国公府,蔡京枯坐书房半日,喟然长叹,午后即请何执中、张康国等人入府,并遣信使报于千里之外的童贯。
一月后,赵佶再次下诏,改崇恩宫为祐宁宫,再次迎还元祐皇后孟氏,尊为太后。进封嘉国公主为庆国公主。此是后话,略过不提。
崇宁五年四月十三日,赵佶正式下诏,遣还宫女七千九百三十四名,一时朝野震动,议论纷纷。
赵佶回到福宁宫,兀自不快,本来是说好只留下五百余名宫女的,结果有近千名宫女宁死也不愿出宫,王皇后素来温厚,只好将这些人都留了下来。
赵佶不懂这些女子的脑回路,皇后求情也不好拒绝,只好答应下来。
当然,这只是小事,倒是现在的朝堂有点乱。
当然,乱也有乱的好处,赵佶冷不丁就能沾点好处,想到这里,心情才好了些。
今日朝堂之上,为了知枢密院事的人选,朝堂上又吵了起来,赵挺之、何执中、刘逵都提出了自己的推荐人选,互不相让,而这个位置赵佶早有打算,正好就着三人之间的矛盾将此事先拖延下来。
何执中、吴居厚又联名推荐郑居中入中书省任中书侍郎,却遭到刘逵的强烈反对,赵挺之选择两不相帮。赵佶以郑居中与郑贵妃的叔侄关系为由,驳回了何执中等人的推荐,直接让宗泽拟诏擢升徐勣为中书侍郎。
外戚干政向为宋朝皇家大忌,有宋一朝,多有太后听政而始终未出乱象,便在于太后只能与朝臣一起议政,而不得任用外戚当政。
赵居正自谓赵贵妃叔伯,本是双方初时彼此借势之举,如今反落口实,让双方都生出了作茧自缚的感觉,想必郑居中心中早已追悔莫及。
赵挺之继续保持沉默,刘逵心知这位置自己也指望不上,只要蔡京一系的人得不到就是最好的结果,第一个站出来说了一堆徐勣的好话,赞诵赵佶英明。
皇帝召复徐勣,前阵子还闹出要让徐勣任左相的幺蛾子,虽然事后大家都回过味来皇帝的醉翁之意在于大理,但徐勣迟早会受重用大家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刘逵一站出来,立即就有不少大臣站出来附和。
徐勣进中书之议便就这样定了下来。
素来看不上刘逵的赵佶,本来存了找机会将其罢免掉的心思,这才发现,其实有刘逵的朝堂,真的很好。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