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心中易了,指下难名(2 / 2)八宝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当然,前提是这个中医是杏林高手。

在当下这个年代,已经越来越少这样的医林圣手了。

林洪天阅读过很多古代名中医的故事,在内心一直有一个向往,那就是,有朝一日,可以做到脉诊通神。

怎么说?

单纯依靠诊脉就可以将病人看透,他的五脏六腑,他的行动坐卧,甚至他日常的行为习惯都可以说的头头是道。

脉诊很神奇,但也非常难学,属于心中易了,指下难名。

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一遇上临床诊断,就瞎了。

中医学院里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以下是一位中医诊断学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学会了吗?

学会了!

明白了吗?

明白,全明白!

我是大明白!

但是一到实际应用,面对病人,学生将自己的三根手指放到患者的寸关尺处的时候,内心就会忍不住骂上一句,MMP。

这都是啥跟啥啊?

有的时候,初学脉诊的学生连脉都摸不到。

之前所谓的明白,大明白都成了纸上谈兵,内心所学的理论完全没办法和实际相结合。

这就是初学中医脉诊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心中易了,指下难名,学习脉诊的难处就在这里了。

临床实践,理论学习缺一不可,必须相辅相成,名师的指导更是不可或缺。

上一世,林洪天只要有机会,一准上手为周围的亲戚、同学、同事、朋友等人摸脉。

不仅局限于病人,正常人、小孩儿、老人,甚至孕妇,他都不放过。

没有足够的临床实践,谈何经验的积累。

即便是这样,林洪天脉诊的技术也就是个平平无奇,别说像透视眼一般,可以把被诊脉的人看个清清楚楚了,就是有的病患直接告诉他,身体有哪里不舒服,他切脉还是切的是个寂寞。

没有老师指导,没有理论支撑,再多临床也没有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这个道理。

诊脉这项技术活,尤其需要师傅的指导,更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

时间是学习中医的大敌!

然而,这个时代又太快了,一切都快。

人们急躁的都没有耐心去看时长超过五分钟的视频,因此短视频APP应运而生。

人们不在细心去品味食物的真味,重盐重辣成了餐桌上的主流。

人们甚至无法静下心来去欣赏一个时长两个小时的电影,而是去看十分钟说电影。

上一世,林洪天没有机会,上学,背书,毕业,工作,攒钱,买房,他跟随着周围人的脚步,急速前进,生怕落下。

然而,上天又给了他一个机会,穿越到了异国他乡,反而“冒名顶替”成了一位中医,现在还有了“金手指”。

他决定放慢脚步,让心灵沉静下来,慢慢地生活,学习中医,感受中医的魅力。

不仅仅要治病救人,弘扬中医,他还希望把这种生活心态传递出去,令人们不被“快节奏”给俘虏了。

林洪天手中的【脉经】,几乎每一页都被他图图画画过,上面做了不少他的解读,但更多是一个又一个的问号。

他想在喝下“药草”之前再温习一下这本中医名著,看看之后能获得什么样的变化。

一个小时的时间匆匆而过。

林洪天打开炉子,先开大火煮沸,又转小火煮了五分钟。

每一个步骤,他都做的非常仔细,生怕损失了药性。

让林洪天非常意外的是,他发现,药锅中的草药最后竟然消失了,锅里没有任何药渣留下,只是被倒入瓷碗的汤药却是淡红色的,一种很诱人的红色。

闻上去是香香的,没有任何刺鼻的味道。

他端着碗,回到自己房间,准备凉一凉再喝。

鉴于系统出品必属精品,林洪天倒是不怀疑这东西有问题,他就是非常期待,这东西到底能产生多大的效果?能将他的古汉语水平提高到什么样的程度?

顿顿顿!

就像梁山好汉大婉喝酒一般,林洪天举起汤碗,一口气把颜色诱人的汤药喝下了肚子。

药水饮下,林洪天还没细品其中的味道,他就觉得脑海中如潮水般,一浪接着一浪的知识潮涌进来。

过了片刻,那种神奇的感觉才慢慢消失。

林洪天再去看书桌上的【脉经】……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