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零年正月十六。
省城的年味刚刚散尽,大街小巷还残留着元宵节时燃放的烟花碎削,空气中飘着淡淡的硫磺味。
初十下的一场大雪没彻底化净,路面上的雪没了,路两旁的杨树下堆着残雪,已经不那么洁白,灰突突的,上面落着黑色的肮脏物,看着不舒服。
地铁二号线的开通让三台子焕发了生机。三台子,一个特殊的存在,中国第一架自主研发的战机飞起的地方。
生活在这里的人大部分是飞机制造厂职工,就算不是直属,也是附属分厂。
可以说是飞机制造厂养活了三台子。
因为飞机厂的存在,以前这里比较封闭,几年的时候从这里到市中心还叫去市里呢。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扩大,现在发展起来,已经和市里没啥区别了。
周边的空地和棚户区被拆迁,高层建筑一栋栋拔地而起,成了崭新的高档住宅小区。
三台子地铁站建在松山路和黄河大街交叉口。没修地铁的时候这里就是个普通的交通岗,现在成了繁华地带。
随着地铁的开通,整个松山路和黄河大街的房价也随之上涨,从以前的四千直接蹿升到六千,并且还有上涨的趋势。
老谭家在黄河大街以东、松山路南的老四五零小区,说是小区其实是个大院,全都是当年前苏联援建的三层住宅楼。一个楼口三家人,共用一个卫生间,一个厨房,每家一屋,面积十平米。
昨天吃饭的时候隔壁李哥问老谭什么时候买房子,老谭看看老婆林燕,林燕说等啥时候动迁啥时候买。李哥看了一眼前面的地铁站说动迁也快,顶多两年。
像老谭住的这样老式住宅楼不多了,没修地铁的时候他们这还是一个完整的大院,现在大院的前半部分成了地铁站,后半部分还有十多栋楼孤零零的伫立着。
李哥在梧景新村买的期房,还有一年下来。他武警出身,给的内部价,两千四一平。外部人这个价下不来,至少六千打底。买的时候撺弄老谭也买,林燕觉着手里的钱不宽裕,想缓两年。没成想现在房价像坐了火箭一样蹭蹭往上蹿,攒钱的速度跟不上涨的节奏,更不宽裕了。
都是挖土垒墙,哪有攒土垒墙的?女人当家是不行,头发长见识短。老谭心里嘟囔了媳妇一句。
说归说,家里事老婆说的算。
上两天从老家过完年回来,老谭说不准备打工了,想开个小饭店。从二十一岁出来打工,到今年三十七一直在饭店干了,上灶台炒菜十多年,别的不会就会干饭店。现在累了,不想再出去给人家打工,省思着自己干。
林燕说家里的钱是留着买房子的,不能开饭店。叫他努努力奋斗两年,等买完房子再开饭店。
见老婆不同意老谭也就没再往下说,知道再说下去就会吵架,没必要。
自打儿子出生他就一直没在家,先在阜新干了两年,之后去了滨海。夫妻俩长期两地生活,感情上出现了危机,成了住在一个屋里的陌生人。
夫妻俩都能过日子,为了家都能吃苦,可就没了那个激情。
儿子出生的头一年,林燕在家带孩子,老谭在省城的临江轩工作。那时候日子拮据,十分清苦,但三口人过得挺好,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等老谭从临江轩下来去阜新后,夫妻俩开始了两地生活,就有了生疏。
可能女人有了孩子之后都这样,精力、注意力全放在孩子身上了,老公从第一位退到了第二位。
林燕是个比较强势的女人,有个性有能力,能吃苦耐劳,喜欢说的算,用流行话说就是女汉子。儿子两周岁的时候送进幼儿园,她一边带孩子一边上班,对一个女人来讲够厉害的。
和老谭属于白手起家,没一点家底,俩人就得搭辛苦多挣钱,一点点把日子过好了。老谭在外地工作挣钱,自己一个人在家能照顾好孩子。
老谭每个月把钱邮回家,她再上班挣点儿,这样日子宽松些,还能攒钱。
等攒够了买房子,人这辈子哪能没房子呢。
一个女人一边上班一边带孩子不容易,家里没个男人不行,遇到点啥事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尤其是孩子感冒发烧,心里那个焦急劲儿就别提了,恨不得老谭马上回来才好。
但是没办法,谁叫日子困难呢。老谭得在外面挣钱,没钱拿啥过日子?
有条件有钱谁也不愿两地生活,这不是没办法吗。现在苦就苦点儿,等过两年条件好买了房子,都喘口气,不再这么辛苦,说啥也不让老谭去外地了。
林燕挺坚强,一挺就是五年。
其实这也是很多打工人的无奈。想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生存下去,首先得解决吃饭穿衣住房这些基本的生活问题。如果是这个城市的原居民还行,至少不用为住处发愁。如果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几乎一辈子都不用愁了。
但是对打工者来说没那么容易,几乎是啥都没有。要想从啥都没有做到什么都有,和一个城里人一样,其中所付出的艰辛和代价是难以想象的。
为了多挣点钱,老谭去外地工作五年,每年回来一趟不错了。饭店工作就这样,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走了别人马上顶上,根本不留空。
为了挣钱也是没办法的事。
五年时间,当回到家里的时候谁都不适应了。仿佛把五年时间养成的生活习惯打破,都不会正常生活了。
老谭叹了口气,想到早上林燕去上班走之前说的话,要他不要总在家待着,出去找个活干,儿子过两天从姥姥家回来上幼儿园,得交园费了。
他听了一阵气恼,心说这刚待几天,大正月十六就叫他出去找活,还有没有王法了?当然,这些话只能在心里说说,不能当面叫嚣,那是找着干架呢。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