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五、六品官员中寻找一些既有办事能力又有文才的人到内阁做机要秘书,并给了一个大学士的称号,称为殿阁大学士。
那是在1382年,朝廷又设置了华盖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殿阁大学士。
因为他们在内廷办事,侍奉天子于殿阁,人们就称其为内阁。
内阁之制是明代的新制,它是在朱元璋废相之后出现的一种变态体制。
它既不是宰相制的翻版,又不是毫无作为的傀儡。
到了后来,内阁成为了政府机构,入阁也就是拜相。
内阁大学士中的第一名称为首辅,就是第一个辅助皇帝的人,尽管他有宰相之实。
但绝无宰相之名,原因就是明初朱元璋定下了这一制度,无人再敢更改。
朱元璋通过废中书省、收兵权的手段,牢牢掌握了国家的军政大权,但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
要想保证军政管理机关的官员都忠心尽职、严格执行皇帝的命令,还需要有另外一套监察机构。
在中央设立监察机构,最早是秦国的制度。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天朝历史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秦始皇为了监控文武百官,防止百官有不法行为,特地在中央设立了御史大夫。
以后历代皆沿其制,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监察机构扩大为御史台。
这种封建监察制度为不断适应专制皇权的需要正在日臻完善着。
洪武元年,也就是1368年,朱元璋曾对御史大夫汤和、邓愈,御史中丞刘伯温、章溢等说,振纲纪、明法度者主要是在你们御史台。
这说明朱元璋对百官监察的重视。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又专门设立了左、右中丞,为正二品官职;左、右侍御史,为正四品官职。
这年的五月,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朱元璋废掉了御史台。
御史台被废掉以后,朱元璋又觉得御史台监控百官,其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于是,朱元璋又于洪武十五年恢复了御史台,并将其更名为都察院,同时,还对机构本身作了相应的调整。
都察院设立了监察都御史,为正七品官职;各道监察御史,为正九品官职。
其职责是至纠察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下到小人构党作恶,从“学术不正”到变乱祖宗制度等等。
每道铸印二枚,一枚由资深的御史掌管,一枚则藏于内府。
有需要用的时候可以拿给他,但是用完后要及时监察归还。
洪武十六年,都察院被升为了正三品衙门。第二年正月,又被升为了正二品衙门,设官齐全,使监察制度在组织形式趋于完备。
这时都察院设立了左、右都御史,为正二品官职;左、右副都御史,为正三品官职;
左、右佥都御史,为正四品官职。下面主要说说左、右都御史的权力和职掌。
左、右都御史是专门负责纠劾百官的长官。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