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兵源(1 / 1)不散星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队的行动情况也要看粮草的情况。

关于军队是先行后训练还是先训练后行已经讨论数天了。这一次,大唐也只有昔日攻打高句丽时期的经验可以用,打高句丽就是先征兵训练再发往战场的,而过往攻打突厥等大规模战事无一不是采用精兵。

先训练出一支强军再加上战事磨练的老兵,这种组成军队的思路李治是非常赞同的。在他看来,讨吐蕃怎么重视就该怎么来,一触即溃的兵上去也只是送菜给吐蕃,徒长他人志气!

因此随着政事堂的争论,并将粮草地理等数据都搜齐了之后,李治还是决定了先在大唐腹地训练二三月,等四月再出发。这样一来粮草运输的距离在前期能大大缩短,也能减少损耗。

其实,李治是梦想着能打奔袭战的,大唐也有很多将领擅长这一点,但是来到这个时代,对吐蕃越了解越觉得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对于一个既有步兵也有骑兵,战时兵力能超过四十万兵力的国家,除非都是如靖康时期那饭桶般的军队,不然是很难被彻底打垮的。

也正是因为冷兵器时代大规模消灭军队如此困难,春秋时期的白起能包围四十万精锐赵军,最后全部坑杀才如此让人震撼。

所以大唐要灭吐蕃,只能走灭高句丽的老路,就是用大军堆上去,反复击败对方。同时还不能犯隋炀帝时期的错误,隋炀帝坐拥百万军队,可惜最后被打得只剩下三千人。普通出身的有功不奖,世家出身的有过不罚,练赏罚分明都做不到。

这个时期的参军的优良兵源大部分来自一般地主等富裕家庭,如薛仁贵这样的贫困子弟能练出一番武艺+会策略是真的很少见,即便这样,薛仁贵其实也只是家道中落。如果朝廷拿不出奖赏来,就无法吸引人才参军,尤其是现在又有了科举,当官路径又多了一条。

哪怕现在的科举,每年只能为官场输送二十人,可以说是口子大而录用人去少。

现在吏部选人也是每年有资格的有一千多人,但是录取的每年只有不到五百人。如果从后世看,二比一的比例已经非常高了,但是依然在这个时期不被满足。小富贵之家参军只是博一个资格,结果末了有资格的人太多了,那还参什么军呢?毕竟军队的危险性还高,能够直接在军队中就捞到功名的终究只是小数。

好在现在大唐的兵制还远没有要到崩溃的时候,或许等到这一场大战结束之后才会崩溃吧。就像当年的秦,在打完楚之后,封赏就无法让参兵的人满意,秦始皇削减封赏固然是对当时好,但是却造成了秦兵制的腐烂,为大秦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历史上的兵制修改是在唐玄宗时期改成的,可惜从实战效果来看却不够好,只能说理论上的无法被现实统一,到时候到底怎么修改李治还要好好思量。

如果真的灭了吐蕃,大唐现在的兵制也就到了修改的时候,趁着大胜的风头修改毫无疑问会更好。当然,还有一个梦中的场景,那就是灭了吐蕃,吞下的这一块肥肉足以延续大唐的兵制几十年,这样李治在自己往后的几十年内是不用担心了。

李治现在处理政事的时候,思绪已经比刚来的时候能看得更远了。一方面是熟悉了政务,另一番方面则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逐渐变好,仿佛在逐渐把前身的身体素质搬过来。

如果猜想是真的,李治说不定还能再活几十年,这具身体在八十岁的时候说不定也能保持精力,这样一来,加上前身三十二年,李治一个人统治的时间说不定就有五十乃至六十多年。如果没有想的那么好,以自己现在的身体素质来推测,再活十几年问题应该也不大。

可以说李治现在意气风发的最好时候,一边想着军事,一边还能想着改革科举等文治相关。

目光回到征兵,其实这一次征兵是在吸取了攻打高句丽的举措上形成的,一来大唐这一段时间会逐渐落实之前的封赏,提高政府的信誉力,另外一方面,这次即便是贫苦人家出来的,在训练后也未必变不成精良的兵源。

或者说,当这次决定好先职业训练兵源再让其走上战场后,其实已经算是对当前兵制的一次改革了,训练的时间不长,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过往对富家子弟的依赖。只要不是老弱病残,都不会是劣质兵源。也正是因为这一次初步的改革,已经有人提议扩大新招的军队的比例了。只是终究被反对声音按了回去。

但是有一点毫无疑问,那就是这一次征兵,理论上会比灭高句丽时更简单。大唐正是有了经验,才能在李治这位穿越者皇帝的帮助下,更好的结合这个时代去消化经验,成为下一次灭国时的助力。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