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突然大笑起来,龙颜大悦,然后指着这碗说到:“此良种,实在是我大明之福啊。
诸位卿家,这土豆,乃是太子所献啊。”
奥,明白了,明白了,接下来大家都懂了,彩虹屁嘛,又不要钱。
面对潮水而来的夸赞,朱厚照倒显得很谦逊:“不,不,不,若是只有本宫一人,那也是万万不可的,没有个七八年的功夫,想来也做不出什么来。
何鼎种出土豆,这才是大功,大功啊。
若是想要推广开来,还得诸位大人齐心协力,任重道远啊。”
何鼎本就名声不错,如今在百官眼里,更是个贤宦的代表了。
大伙都是人精,谁又不知道,太子这是在给何鼎请功呢。
尤其是萧敬,心里吃味不已,这何鼎这么就这么好的命呢。
要知道,官场的常态就是:你干活,官领功,肉是人家的,能给你剩下来一口汤就不错了。
哪有太子这样的人啊,大好人啊。
“朕知道,朕知道,你这是在给何鼎请功,好啊,何鼎本就有大功,不过朕之前说了,辽东文风兴起才可回京,朕口含天宪,不可朝令夕改,以免失信于天下。
朕看,就赐何鼎斗牛服一件,金一千斤。”
这金,自然不是金子,而是黄铜,况且一千斤,在內帑的赏赐中,算是规格非常高了。
弘治皇帝突然想起来些什么,“对了,此等好事,曾可不告诉列祖列宗。
太子,待会儿和朕一起去太庙告祭祖宗,孝陵那,就让魏国公祭拜,告知先祖。
好了,太子,你是首功,说吧,朕该如何赏你?”
弘治皇帝万万没有想到,朱厚照是当了真。
朱厚照想了想,“父皇,儿臣的镇国府还缺一个管事太监,儿臣想着是不是可以选任一位。”
“这,镇国府的管事太监?东宫不是有了管事太监,怎么镇国府还………
好吧,朕知道了,朕记得刘瑾一直都未赏赐,朕看他啊,既有能力,办事也还稳妥,朕看,他兼着就可,在赏赐件麒麟服。”
岂料,朱厚照摇摇头,“父皇,刘瑾在东宫已是兼任多职,平日又跟着儿臣,实在是分身乏术,儿臣想换个人选?”
身兼数职,换一个说法,就是刘瑾在东宫的权势也越来越大了。
百官心里一惊,太子,就连自己的伴伴都是要防着吗?
弘治皇帝眉头一皱,他很清楚朱厚照的意思,就比如,萧敬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可即便如此,萧敬管了厂卫,司礼监,就绝不可能让他再掌御马监。
等到了朱厚照以后,对权力分散就更为看重,八虎,哪怕刘瑾是首,也只不过和萧敬如今的地位权势一般一样。
跟别说,还有个西厂在。
“好了,朕清楚了,那你可是有了人选?”
朱厚照故意摇摇头,“儿臣一时半会之间,还没有个合适人选。”
“那好,等你有了人选在告诉朕。”
“是”。
退朝以后,朱厚照屁颠屁颠跟着弘治皇帝去了太庙。
偌大的太庙,只有父子两人,朱厚照跪在后面,听着弘治皇帝神神叨叨半天,好像他说的,天的祖宗真的能听见一样。
“你就没有什么想问朕的?”
弘治皇帝冷不丁的一问,本来打着瞌睡的朱厚照吓了一跳。
“儿臣,要问啥……”
朱厚照小心翼翼问道。
弘治皇帝看着朱厚照这般样子,也不知道真傻还是假傻,似笑非笑的看着朱厚照:“你昨日说,这土豆是你从番商手里买来的,还有之前秀荣的药,也是从番商手里弄来的。
你自己问问自己,难道你就没有,想开海禁的想法?”
………
“有”,朱厚照回答的干脆利落。
“你不知道这是违背祖训的?”
弘治皇帝步步紧逼。
“知道。
可是父皇,如今与洪武年间不同了,当初海禁是有当初的道理,可现在,难道海禁真的适合吗?
至于祖训,父皇现在说的,将来过个百年,那也是祖训。
有朝一日,儿臣也要做祖宗的,那儿臣现在说什么也会变成祖训的。
难道儿臣现在说的,百年以后,也能为后世的皇帝解决?
父皇,儿臣觉得,祖训这东西,是老祖宗为了帮着咱们这些子孙的,不是来难为咱们的啊。”
太庙里只有父子两人,朱厚照倒也是说了不少心底里的话。
不知过了多久,背对着朱厚照的弘治皇帝看着牌位,一直都没有做声。
“海外,真的有你说的那么好?你要知道,一旦开始了,不是随随便便能停下来的。”
朱厚照心里一咯噔,不可思议的抬起头。
弘治皇帝这话说的没错,一旦要重新下西洋,这个工程,花费之大,耗费人力至多,绝不会比永乐年间要少啊。
朱厚照咬咬牙,“儿臣保证,对我大明利大于弊。
父皇就是现在不开,等日后儿臣登基,开海必定要提日程。”
“你知道朕今日为何不说这件事吗?”
这也是朱厚照一直嘀咕的地方,按理说有了土豆,大可以顺势把开海的政策给拿出来。
他就不信,这都是升到了盛世的太态度了,难道还有人敢反对?
要知道,这可和当初永乐时期宣扬大明国威不一样,这是造福苍生的好事啊。
“你要知道,咱们大明是海禁,可这不代表,和海外那些商人没什么交道。
朕还听说,海商在江南,家大业大,根基深厚,他们的家业怎么来的,朕心里和个明镜一样。
还有,这江南倭患一日比一日严重了,难道我大明在江南数百个卫所,几十万的人马,还剿灭不了区区千人倭寇?
没有人带着,难道他们就真的敢深入数十里,杀我大明百姓?
你想想看,这满朝文武有多少都是江南人士,开海,就是要从他们嘴里撕下肉来,谈何容易。
这件事,急不得啊,厚照,日后,你做了皇帝也要记得,有的时候,一件事,不是皇帝想要做,就做的成的。”
朱厚照被震撼了,原来,自己老子,什么都知道啊。
就是太明白,才不敢头脑一热就干起来了。
改革,是要动既得利益者的蛋糕的。
百官,恐怕有不少都知道海外的好处。
那些真正激烈反对的人,恰恰就是知道海贸的好处油水。
然而这些人,恰恰是在大明最不敢乱起来的地方,江南。
怪不得弘治皇帝会举步维艰,不敢轻言决断。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