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章 朱棣的建议:设立两榜,分(1 / 1)大明朱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元璋坐在位子看着朱棣,笑着哦了一声道:“燕王殿下,那就说说你的所见所闻吧。”

于是朱棣开口了,“父皇一直在京城,没有去北方看看。”

“儿臣一路渡河北路过山东,所过之处荒草遍野,十室九空。”

“一个村庄里,都是穷苦的农户,能读书的人特别少。”

“等到了州城之地,那里的百姓又受元人的压迫和影响特别重。”

“北方士子对经书教义的理解,和南方士子有着巨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区域性的,越往北越严重,燕云十六州之地更是与山东之地不同。”

燕云十六州之地,都丢了几百年了,一开始被金人女真管理,后来又被蒙古人弄过去了。

汉人都是低人一等的,所受的待遇不行,贫穷人家想要读书,压根不可能。

偶尔有一些读过书的,三观还要被金人和蒙古人更改了。

“父皇想要在大明立国之初,举行科举考试,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情。”

“但是这次科举考试的时间点错了,不应该是现在,而是应该推迟个两三年。”

一旁听着朱棣说话的马皇后此时走了过来,搬了一张椅子反正朱棣的面前,“老四,你坐下来跟父皇慢慢说。”

“你刚刚说应该推迟两三年考试,这又是怎么回事?”

朱棣坐下后,看着马皇后解释道:“我们应该用两三年的时间,制定一个科举考试的标准出来。”

“然后颁发下去,让大明境内的考生,全部按照咱们划定的标准来进行学习读书和考试。”

“而且我们大明应该注重百姓的文化教育,在各地开设学堂,让幼儿从小就如学堂读书习字。”

朱元璋听后有些犹豫,“这个恐怕不行吧,全国建设学堂,那得花多少钱啊。”

朱棣摇摇头,“父皇,建设学堂,咱们可以不花钱的。”

“咱们可以发动民力啊,只要家长出力建造学堂,孩子们就能免费入学堂学。”

“学堂的老师可以由咱们朝廷统一派发,就从咱们国子监的派发出去。”

“他们本就是大明的人才,而且将来回出仕途,只要他们去地方教学三年,回京后经过考察,就给直接安排官位。”

“父皇不是一向秉承官员们要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疾苦吗?”

“那些国子监的学生们,派到大明各地,不仅能用他们的知识,教育当地的孩子。”

“还能了解当地的情况,儿臣这边甚至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那就是,可以让在地方教学三年的国子监学生担任当地的县官。”

朱元璋已经被朱棣的话给惊住了,朱棣的这个建议实在是太棒了。

朱元璋原本还发愁,国子监那帮大明未来的官员们,怎么安置他们。

若是按照朱棣的所说的去做,那彻底就不用担心了。

“老四,你这个想法非常的好,但是咱还是有一件事情不了解。”

“按照你的做法,这天下读书人,不久之后就会变多了。”

“书生们多了,就容易闹事,你看现在的这些北方士子不就现成的例子吗?”

朱棣看着朱元璋笑了起来,“父皇,北方士子之所以闹事,是因为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

“如果大家都在圈定好的范围内,进行科举考试,他们就不会闹事了。”

“至于父皇担心那些学子们,咱们更是从他们还小的时候就培养他们知书懂礼,忠君爱国。”

朱元璋此刻心中激荡不已,朱棣说的话,完全可行。

“老四啊,关于你说的这个全国统一办学堂的事情,咱们日后有时间,再去慢慢的讨论。”

“眼下最要紧的是平息这帮北方士子们的怒火。”

“你不是说你早就有应对之策了吗,赶紧说出来帮父皇解忧啊。”

朱元璋这个老农民是第一次当皇帝,他的思想很狭隘。

他厉害之处在于下手狠,对于威胁自己皇位和统治的,那是直接杀人。

将有危险的人物直接给解决了,这样就不存在危险了。

眼下有个足智多谋的儿子,朱元璋可开心了,他觉得自己的儿子比刘伯温那货强多了。

刘伯温光是一个劲的反对科举考试,但是又不说出个所以然来。

哪像自己儿子,跟自己详细的说这么清楚。

朱棣看着满脸都是期待之色的朱元璋,缓缓开口道:“这事解决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咱们进行南北分榜。”

“也就是南方士子设立一个榜,北方士子设立一个榜,分别取仕。”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