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大幅涨的股票,那么一定存在底部和压力位的放量,而在底部和压力位放量的股票却不一定全部涨,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那些说的头头是道的分析师一般都会拿那种最强势的股票来举例子,证明技术分析的实用性,殊不知,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对于基本面分析,也是如此。单一的基本面分析,比如只买入市盈率低的股票,那么也会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般在市场市盈率低的股票都是一些银行,周期之类的股票,这些股票很难在长期有巨大的涨潜力。
所以无论是技术面分析还是基本面分析,都不存在单一判断市场的指标,市场需要投资者用更广泛的认知去全方位的理解。
有时候这种认知甚至超出了金融领域,需要利用历史、哲学等跨学科去综合分析。
第39个心理陷阱就是食古不化。
这种人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也能准确做出判断,但容易过度自信。
比如诺奖经济学家组成的长期资本,就掉入了这个陷阱。
他们的量化方法使用了正态分布的思路,他们有信心可以赢得一切,所以就不断的加杠杆,赌不同期限的国债价格会在最后价格收敛。
但最后极小概率的事件发生了,本应该收敛的价格,反而扩大了,结果这让他们的高杠杆套利,大幅度的亏损,最后导致了满盘皆输。
所以这就是一个太相信自己,导致的悲剧,你越是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越有可能要了你的命。
第40个心里陷阱就是低估股票的变数。
其实这个说的还是跟前面一样,小心意外事件的破坏率,凡是有可能出错的事情,最后就一定会出错。
在投资中,你要做交易的时候,应该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为什么我觉得这只股票一定会涨,而别人还要卖给我呢?
他难道看不出来吗?别太盲目自信,未谋胜先谋败,先想想万一极端的情况出现了,你该怎么应对,有了应对之道,你就能比较从容了。
第41个心里陷阱就是受制于股价波动。
很多人在股市只要一赔钱,就在底下加倍买,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尽快把之前赔掉的钱赚回来。
但其实这种做法并没有多大的性价比,他只能给投资者寻求一些心理安慰而已。
投资者会主观的认为自己在摊薄成本,但其实浮亏并没有减少。
相反,此时投资者买入这只股票的投资逻辑,很有可能已经发生了改变,一味坚持抄底可能会越陷越深。
所以当股票产生浮亏的时候,不应该盲目抄底,而是应该先分析一下股票的综合逻辑是否改变。
与其用剩余的资金继续补仓,还不如投到更有希望和未来的领域。
毕竟,投资者最后算得是总体的盈利状况,而没必要在每只股票都获得盈利。
第42个心理陷阱就是过于坚持己见,内心太封闭了,就听不进去别人的话了。
这很糟糕,我们经常说,独立思考跟固执己见还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广泛吸纳,综合判断为前提的,后者是什么都不听,也毫无逻辑可言,只故步自封。
比如古代那些用兵如神的统帅,一般都会养一大群谋士。
这些谋士的意见,很多的时候都是与统帅的想法相违背的,但是一个好的统帅会刻意去了解一些和自己相左的思想,用来弥补自己的疏忽。
而那些失败的统帅,一般都是刚愎自用,故步自封。
在战场瞬息万变的环境下,只有广泛吸纳他人意见的优秀统帅才能战无不胜。
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思考能力再强的人,有时候也会产生疏漏。
而在竞争激烈的资本市场中,一个小的失误或者考虑不周全就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多听一些不同的意见,并没有什么坏处。
作者还告诉投资者应该要有一定的投资目标和计划。
每个人都想致富,这是大家的投资目标,而致富的方式,还可以具体一点。
比如我就需要每年15%就够了,这个目标合情合理,也利于我长期坚持,之后就是订立一个行动计划了。
你要为这个目标制定具体的策略,全部都投债券,肯定是达不到这个收益的。
全部都投大型白马股,也很难有这个爆发力。
但要是全都投入成长股,估计波动会非常大,所以一般受不了。
一般的策略是债3股7,股票中,3成价值,4成成长,所以最后就是债券投30%,这部分资金跟货币基金交替进行。
股票中大盘股票投30%,然后中小创股票投40%,当然股票部分也会有动态调整。
比如大盘股涨的太多了,可以降低他的配置,甚至在疯狂的时候,可以屏蔽掉某种资产。
这就是以估值为依据,以周期为辅助,利用资产配置,动态组合来为投资目标保驾护航。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