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朱棣为什么能够削藩,这还需要想吗?那就是因为朱棣是武皇帝啊!”
“他武功赫赫,当然不需要其他藩王,跟他来分享兵权,他一个人就够了。”
“他削藩之后,可以更加高效的调配军队,大明的军事战力会更一层楼!”
“有人说,打仗才是朱棣的主职业!”
讲完了削藩,咱们再讲下朱棣的其他举措!
第二,设立内阁!
朱元璋时,由于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都要皇帝亲自处理。
朱棣时期,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但内阁品级不高,一般要经过翰林院庶吉士锻炼。
永乐朝内阁文臣虽只是正五品,从职权看也仅备顾问,但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决策,都要咨询他们的意见,内阁的出现弥补了自中书省废除后,中央机构在结构的脱节,终明一世没有被废除。
正统至正德年间,内阁中枢决策的权位愈发巩固,权力也开始超过六部,内阁首辅开始出现,其地位与作用也日益显著。
内阁制又被有些学者们称之为议会制或议会民主制。
在当今社会内阁制为一些大国所实行。作为西方资本主义政治体系基石的“三权分立”为未来的世界主流的政治模式提供了模版。
议会民主制(内阁制)的开始可被认为是在1714年,当时的腐国理论还是应由国王主持内阁,挑选阁员。
但因当时的国王乔治一世不会说英语,使得内阁中一名大臣能够负责主持内阁会议,逐渐就发展出首相一职。
随着议会的逐渐民主化和议会权力的增大,议会开始控制政府,并最终能够决定国王必须任命谁来组建内阁。
威斯敏斯特体系由此发展出来,行政体系必须向立法体系负责,政府首脑以国家元首的名义行使职权。
而东方式的内阁制则出现的远远早于西方。早在15世纪左右,明朝政府便制定了内阁制。这一政治体制比西方早了至少两个世纪。
明朝的内阁制被腐国人学习,形成了后来的西方内阁制和首相制。明朝成化朝时期开始出现的内阁首辅,就是首相的雏形。
而在后来西方的启蒙运动时,伏尔泰等人也无不赞叹炎黄的政治制度的完美,虽然他们的赞美只是为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传播找个借口或“不恰当的例子”,但是,必须肯定的是,明朝内阁制的确影响了西方的政治体制改革。
通过对于明朝内阁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制度的本身是比较好的,而炎黄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是朝着后来西方式的君主立宪制方向发展的。
但是强大的封建势力始终没有使炎黄资本主义萌芽得以快速且茁壮的成长。制度的漏洞有不断被掌权者们所玩弄、把持,政治难以民主与平等。
虽说这样,但,我认为,明朝内阁制在炎黄政治史是一次卓著的探索。
内阁成为明朝最高的政府机关,这也标志着内阁在地位发展到了历史之巅!内阁之所以能够代替宰相制度发展到历史的顶峰,是因为内阁与皇帝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内阁是皇帝专制的强有力的工具,而皇帝又离不开内阁的协助与辅佐,两者在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达成共识的。
除此之外内阁又有着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与先进性,很好地适应了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
然而,不同于汉朝的宦官干政危机,明朝的宦官权力完全来自于皇帝。一旦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太监们便会立刻被群起而攻之,更不要说造反了。而汉朝的宦官,却是有能力挟持天子的,“十常侍之乱”就是最好的例子。
内阁的权力虽然比四辅官和大学士要高一些,但是,却仍然摆脱不了“没有决策权”这一最大缺陷。
阁臣虽得参预机务,但同时,他们的权力也要受到诸多限制。即使能够得到皇帝允许,阁臣也不能完全没有顾忌的行事。由于,朝廷许多官员都来自贵族家庭,每次招惹一人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阁臣在行事不得不小心谨慎。而后来,皇帝大多懈怠政事,将许多事情都交给阁臣和司礼监太监处理,对内阁便会产生较大的依赖。尽管,有司礼监太监的牵制,皇帝不必担心内阁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但是,将国家大小事件都尽数交付给一个行事谨小慎微的机构,对国家的危害自然是不言而喻。
同时,由于司礼监太监的存在,内阁常常会与对方争权夺利。内阁由文官组成,属于外庭一派,而太监们则属于内庭,双方之间多有争斗。因为文官们大多是大家族子弟,所以,许多问题都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家族利益,连国家利益都要排在后头。
然而,太监们则更加不堪,由于没有子嗣可以寄托,他们便只能在这辈子寻求足够的快乐,做起事情也丝毫不顾国家利益。双方争斗,不管结局如何,遭殃的都是百姓。而统治者,却任由他们这样也不加管制,除了因为安逸的生活让他们迷失其中,内阁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后代埋下了一个不小隐患。
说到这里,方大同用一句悲痛的声音说道!
明亡之后也就从资本主义萌芽退回了封建奴隶主义!
就特么的民主和资本主义,咱们炎黄还真是西方的祖宗!
被通古斯倒退了五百年,不然哪里有炎黄五千年来最大的屈辱!
在新世纪之交的炎黄,宣传文化领域基本遗老遗少占据了很多位置,所以给人的印象是明朝皇帝各个昏庸奇葩,明朝制度不值一提。
但是内阁制度的优越性使其一直沿用至今,甚至还会继续沿用下去,很多东西都是耐人寻味的。
只是要记住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