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雪中祭奠(1 / 1)竹居它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已经四岁的杨侑,还是跟韦氏一起睡,很喜欢往对方怀里挤,很温暖,也许是今天玩累了,很快就进入梦香,流着口水。

来到洛阳刚刚安顿好,韦氏带着五人去宫里请安,杨侑终于见到大隋第一美女,确实是很美,还在哺育孩子,优雅大气,面如秋月,肌如玉脂,快四十岁,像二十多岁的少妇,跟韦氏三个寡妇在一起,真看不出谁年龄大。

嘉宁公主也在,逗了一会婴儿,就来戏闹杨侑三兄弟,看着远远燃烧的木炭,要是有土豆烤着吃多舒服,天下太平时,做个闲散王爷的话,真可以去海冒险一次。

“快滚,闹得头晕!”,四个孩童被萧皇后撵出房间,刚好能在院子里玩雪,在宫里呆了没到一刻钏,杨广回来,这可以说是有史以来走的最远的帝王,怎么会这么早下朝,杨侑很好奇,“祖父好!”

杨广也不说话,盯着杨侑看了一会,“你小子也没有多只眼睛、多只耳朵啊,孙道长怎么想着收你为徒!”

杨侑只是咯咯笑着,这又不是问问题,只能童心相对,只是边的嘉宁公主急切的抱着杨广的小腿说到,“父王父王,我也要跟着小侑子去。”

杨广:“雪儿,你以为他去玩啊,是去受冻、受寒、出苦力的。”

杨雪儿:“啊,他就一小丁点,能吗?”

杨侑很无语,什么叫就一小丁点,杨广哈哈大笑着进了皇后宫殿,不一会儿韦氏三妇人出来,一起出了皇宫,返回东城。

第二次进皇宫是守岁,有十多个儿童,再加少男少女的话,有二十多,儿童吃就是玩,玩还是玩,虽然皇宫里有很多规矩,儿童一多,也挡不住儿童的天性。

元宵过后,孙思邈、王通以及陈博士来到陈王府,杨侑知道要分离了,韦氏从一年前就开始准备大大小小穿的衣物,每天都带着府的妇女准备,看着打好的包裹,四大包,足够一辆马车。

母亲手中线,游子身衣,即使是作为王妃,还是如此。

十六离别时,萧皇后来了,作为亲情,让杨侑感觉到很温暖,杨广没来,从朝廷讲,如今正在培养杨暕当太子,杨侑觉得如今的杨广还是个好皇帝,杨侑想的更多的是生存,而不是个人的荣辱,在内心里是非常希望杨暕能庇护家族。

可是想到以后的结局,不知道能不能改变,杨侑扑在韦氏怀里放声大哭,从来没有以哭释放过感情,这一哭,把对前世的留念哭没了,也把未来的结局给冲淡,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皇后娘娘、王妃娘娘,我带着侑儿在秦岭,如果有什么要交代的,直接派人送信到般若寺。”,孙思邈说到。

“侑儿玩皮,有劳孙道长了,我是不会有事要去交代的。”,萧皇后这么一说,韦氏也就是同样的意思。

杨侑再也哭不下去,该走还是得走,离开韦氏的怀抱,“妈妈,要不了几年儿就会回来的。”

只有韦成一个护卫赶着马车,孙思邈、王通和杨侑都要步行,“师父,我想学骑马啊!”,杨侑看着孙思邈说到。

孙思邈:“不是为了偷懒?”

杨侑:“不是!”

得到孙思邈的同意,杨侑笑着飞跑回府,牵出准备好的马匹,跟着两位师长步行离开洛阳城,没有回头,没有不舍,更没有里描写的一步三回头的情感,因为知道要不了几年,必须要回来,那怕那时候还只是少年,也不得不回。

一路走来,杨侑是越来越兴奋,终于可以体验游学是什么样子,韦成一人赶着马车去了般若寺,三人不走官道,走的是乡里道路,王通一边走,一边陪着杨侑读《说文解字》,之前的一年,已经读书完,如今是重读,王通真是厉害,能倒背如流。

杨侑重生以后,从识字开始,不说是过目不忘,记个十之七八是没问题,如今也从心底佩服王通,真是天生之人,边走路边重读,让杨侑记了九成以,更多了不同的理解。

王通:“王字何意?就别说书中所记,侑儿确实是未见麒麟儿。”

杨侑:“师父啊,其实我觉得许教授解释的很明确,三为天地人,人要尊天而行,怎么做到贯天地人,一是风雨雷电、春夏秋冬、东西南北等这些天象,非人力而为,我们要尊行,不能引导,更不能想着去改变,二是山水地貌、谷畜物种、草木花卉等这些地物,我们要知其性,顺性而为,三是黎民百姓,首先生命大于一切,其次是食和衣,再者就是家族,此三者是天地人的物性,做到尊天之意、知物之性、想民之需,做到这一点,就能像至圣先师所说的那样,一贯三为王。”

孙思邈:“不错,不局限于天地人,而是看到更真实的,特别是在理解地象时,知物之性,地万物,生而有性,知其性,方能使之有实用,在看待人时,百姓之生命、百姓之衣食,这是百姓最基本的要求,百姓能裹其腹、御其寒,方能健其身,对于这一点,圣人老子有著述,也是至圣先师仓镰实而知礼节的基础。”

王通:“尊天之意、知物之性、想民之需,比我们理解的都好,不过还不完善,通过伯父的解释,特别是在想民之需之一点,要能更进一步,侑儿说的生命、衣食和家族,作为最基本的三大百姓之需,是很准确的,想只是开始,关键是做到,把想民之需,进一步到实民之需,关于这一点,圣人老子提得最高,想比而言,至圣先师所提的仓镰实而知礼节,没了基础,感觉礼仪性更强。”

孙思邈:“确实是,贤侄所说更符合人性,百姓生命有保障,然后解决衣食,才能知礼仪,没有前两步,后一步是水中月,华而不实。”

通过一字引导教育,而不只是言教,真是厉害,杨侑很兴喜,能得到如此有学识的老师,不局限于圣人之言,即吸取圣人之言,又能放开思维,有自己的理解。

天色渐暗,前方出现乡里,皑皑白雪中,就有十数处小小烟火,烟火前有人跪着,慢慢加的似是纸,以及妇女的哭泣声,不用想,这是在祭奠已故亲人,可是有数十户百姓如此,天灾吗?

这是出洛阳后遇到的第一个乡里就如此,也没去打扰乡亲,在野外雪中度过一夜,这才真正让杨侑体会到什么叫游学,靠火取暖,雪天在野外度过,真不容易。

坏事不绝,连续经过三个乡里,都有人在祭奠,杨侑这时候明白了,一个洛阳城,动了关中的民心,哀叹,东都洛阳,外华内腐,言仁行暴,如此下去,要不了几年,天下就会动乱不堪。

孙思邈:“陛下刚治理天下,伤民至此,希望以后有所收敛!”

杨侑牵着马,来到祭奠百姓旁,虽然补丁不少,尚能御寒,哭泣声中,听到更多是的绝望,如今的关中,还是人力农业,只有大户才有牛和马,对于百姓来说,失去了丈夫、儿子、父亲,就失去了活着的希望,以后要过着吃了顿没下顿,半饥饿、衣不遮体的生活,杨侑心有不忍,更多的是无耐和无力,要是有个少年的身体该多好,只能默默跟着妇人一起祭奠亡者。

十多位妇人看过来,杨侑实有不忍,“几位婶娘,此马温顺,可以驼东西,也可以拉东西,就留给几位婶婶。”

孙思邈:“你们就收下吧,不久要春耕了,有人提起,就说是孙道长送的。”

三人在民妇们的跪谢中离开了乡里,一路行来,对于走路时、读书时的呼吸,孙思邈对杨侑都有要求,三人一直没宿过乡里百姓之家,都是在野外过夜。

行走了月余,才来到秦岭脚下的般若寺,杨侑沐浴后,整理着一路来的二十多木片,“三日,二十九户百姓祭奠。”、“十二日,二十一户百姓祭奠。”、“二十三日,十五户百姓祭奠。”、“三十四日,七户百姓祭奠。”,月余,记录下来祭奠的百姓有七百余户,一直到秦岭脚下都有,整个洛阳和关中的民心已动摇。

月余让杨侑了解到大隋王朝衰败的初始,短短五年,就已经动摇了民心,杨侑真是佩服杨广大志下的破坏能力。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