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章 对众将亮明观点(1 / 1)风起松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而问题依然不少,总兵杨国柱提到:“长枪阵固然有助于保持阵形,但也阻止了我军向敌人发动进攻。满蒙骑兵虽然无法冲散我们,但他们骑着战马,四处游动,不断放箭,也能给予我们沉重打击。”

吴三桂不无忧虑地说:“长枪阵让我军龟缩在一起,人员密集,更容易中箭,伤亡也会更重。”

朱慈烺对此已经考虑得很清楚,他谈了自己的意见:“两位将军说得没错,但是我军也可以一齐向空中放箭,形成漫射。我军人多,同样的一段时间内,射向敌人的箭簇也更密集,清军也会遭遇很大伤亡。”

在座的众将仔细一想:好像是这么个理。只不过这样的话,箭只的消耗会特别大,可每个士兵携带的箭只是有限的,这就要求箭只必须及时补充,才能维持这种战法。

对于这个问题,朱慈烺并不担心:“不是有水师吗?他们既可以运粮草,也可以给我们补充箭只。”

众人恍然大悟:没错,是这么个理。有了水师在后面支援,箭只可以说是源源不断,因此这种对射的策略是可行的。

这时,洪承畴提出了一个疑问:“这种战法,敌动我不动,终究还是我方的伤亡要大一些。长此以往,怎么能打赢满清?”

洪承畴的前半句朱慈烺是赞成的,对于后半句却不认同。

对于跟满清的战争,这段时间他已经反复思考了很久,想得也比较透彻了。

张航穿越到明朝,除了脑海中有很多现代的知识、理念外,什么都没有带过来。

有的网络小说里,主角将现代的武器大量带到明末,甚至将整座仓库搬到了明末。不幸的是,张航可没有这么好的运气。至于常见的造燧发枪,张航也是一无所知,况且就算是一个武器专家穿越过来了,要造出燧发枪也需要很长时间,远水难解近渴。

因此,目前的情况就是:大明对满清,武器方面并没有多少优势,兵种方面处于下风。虽然有水师助阵,但也只能保证明军不会因为粮草不济而溃败,并不能仅靠这一招就夺取最后胜利。

要想最终获胜,只能靠明军将士以命相搏。

此时的大明朝,人口已超过1亿,远超以前的所有朝代。究其原因,是因为在万历年间,原产于海外的玉米、番薯、土豆相继被引进到明朝,逐渐推广开。这些高产农作物,使得同样的土地,能承载更多的人口。

相比之下,东北地区由于天气严寒、生产力落后,满清的总人口不过百万上下,精锐的满蒙八旗只有十余万的总兵力。

虽说“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但满清毕竟就这么点家当,如果能设法敲掉它几万人马,对于满清来说无疑是不可承受之重。

当然,要想消灭掉几万清军,明军肯定也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战损比为一比二已经算是好的了,也就是拿两名明军士兵的伤亡去换一名清军士兵。再保守一点,就算是一比三,也并非不能接受。

但是,战损比不能再高了,因为如果要拿四五条人命才能换得敌人一条命,这样的仗就打得太过艰难,会对明军士气造成沉重打击,将士们可能会畏战保命,这个局面也是非常糟糕的。

因此,将战损比控制在一比三以内,是朱慈烺的目标,只要对水师的力量善加利用,就很有可能实现。

按此计算,如果能歼灭数万清军,大明也将伤亡十余万将士,这当然是一件令人悲痛的事情,但相对于明朝的上亿人口,这样的损失尚在承受范围之内,远谈不上伤筋动骨。

如果在付出这样的伤亡后,能将满清基本打残,那么这个代价就是值得的。

要知道,历史上皇太极曾多次绕开山海关,攻入内地掳掠人口,每次掳走的民众动辄高达十几万、二十几万,最多的一次甚至有三十六万。

跟百姓的巨大损失相比,伤亡十余万将士就能制止满清的劫掠,已经算是代价最小的方案了。

所以,跟满清拼人力资源的消耗,是不得不采取的办法,却也是最有胜算的办法。

在朱慈烺亮明了自己的观点后,洪承畴和众将都惊叹不已。

他们跟清军作战多年,对于敌人的强大心知肚明,不少人对于打赢已经不抱希望。然而听了大帅的这番见解后,如同拨云见日,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八位总兵顿时群情激昂:朝廷既然有这么大的决心,他们自然也不能贪生怕死。

于是他们纷纷站起来表示:愿意在大帅的指挥下与清军血战,马革裹尸还。

眼前这个情景让朱慈烺很感动:军心可用啊!

这些人也不是天生就想当汉奸,只怪崇祯无能,把大明玩残了,他们走投无路之下,只得纷纷投靠满清。

其实,只要有正确的方略加以引导,让他们看到取胜的希望,以他们多年征战沙场的经验,就能成为一只生力军。

须知,一只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是可以打败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的。

朱慈烺眼眶湿润了,他招手请大家坐下:“大家有为国赴死的决心,这很好,但朝廷也不能亏待将士们。临行之前,我曾向皇上提议:将历年来拖欠的军饷足额发放到位;每个战死沙场的士兵,将获得100两抚恤银,各级将领在此基础上上浮。皇上已经恩准,并让户部照此办理。”

众将一听都兴奋起来。

朝廷拖欠军饷是个老大难问题了,有的钱已经拖了好多年。虽然大家知道朝廷也难,到处都要用钱,但老这么欠着军饷,确实令边关的将士们寒心。这次能将所有欠饷一次性付清,真是大快人心。

而高额抚恤金也非常令人振奋。要知道,对于普通人家来说,100两银子可是一大笔钱,大明的多数家庭,一年的生活费也就10多两银子,100两够用好几年的了。

普通士兵阵亡都如此厚加抚恤,总兵、副将、千总、把总等各级军官阵亡后,待遇更是可想而知。虽然钱对于阵亡的将士已经没有意义,但每个人都有家人,如果在为国捐躯后,能让家人过得好一点,心理上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安慰。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真的按这个标准发放抚恤金,13万大军在与清军血战后,朝廷有可能得掏出上千万两银子。对此众将有点怀疑:朝廷有这个支付能力吗?

朱慈烺请大家放心:“诸位想必听说过,朝廷通过发行国债,向民间借款。这次打仗的钱,大部分就是借自民间,不够的话随时可以再借。因此阵亡将士的抚恤银,是肯定没问题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