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凤凰山的第二天,袁熙芸询问徐传斌、宋德成对明军演练的看法。
徐传斌认为,昨天的演练让朱慈烺对各部队的战斗力了然如胸,便于在今后排兵布阵时,做出相应的安排。
宋德成则很看好杨国柱和王廷臣的部队,认为他们昨天表现最好,估计会得到朱慈烺的重用。至于王朴和唐通部,则是聊胜于无。
袁熙芸赞同两位叔叔的判断。在她看来,到目前为止,朱慈烺的每一步都考虑得很周到,为大战做了充分的准备,让人感觉很踏实。
她决定继续派人打探朱慈烺的动静,如果有什么大的行动,将再去看看。
几天后,朱慈烺收到天津水师指挥杨维翰的书信,信中报告了一个好消息:郑氏水师即将抵达天津。同时,杨维翰还询问下一步有何安排。
朱慈烺心中激动:郑氏水师是帮助他打赢清军的关键,郑森则在原本的历史上,是一位名标青史的大英雄,他决定去一趟天津,在那里演练一下海陆联合作战。
经过考虑,他决定带上杨国柱和王廷臣,和他一起前往天津。
洪承畴有些不解:“大帅为何独独叫上他们两位?其他总兵不需要去观摩一下海陆联合作战吗?”
朱慈烺解释道:“杨国柱部将来做先锋,王廷臣部则充当后军。行军途中,他们都跟中军保持着一定距离,有可能被清军包围,切断与我们的联系。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独自跟水师联合起来作战,因此必须了解海陆联合作战的具体战法。而吴三桂等四位总兵的人马都在中军,海陆联合作战的事情有我负责,他们暂时不了解也没关系,将来慢慢就清楚了。”
洪承畴这下明白了:“大帅的安排十分稳妥。说实话,要不是军务繁忙,我都很想去天津看看呢。”
朱慈烺笑道:“督师莫急,好戏很快就会开场,以后有您看的。”
两天后,朱慈烺带着杨国柱、王廷臣赶到了天津。
郑氏水师已经在天津水师的港口停泊。在杨维翰的官邸,朱慈烺见到了郑森和郑鸿逵。
郑森此时不过17岁,英气勃发,又不失儒雅。郑鸿逵也只有30出头,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
郑森敬佩地看着朱慈烺。他早就听说,这位大帅为了能为国征战,不惜舍弃太子之位。在大明皇族之中,竟然出了此等人物,实乃大明之幸啊。
寒暄过后,话题转向了如何进行海陆联合作战。
郑森并无海上作战的实际经验,而郑鸿逵虽然海战经验丰富,却并不十分了解朱慈烺的想法,因此朱慈烺给他们进行了详细讲解,杨国柱、王廷臣和杨维翰也在一旁认真倾听。
按照朱慈烺的设想,郑氏水师的基本任务是运输,不仅要将粮食、箭只、战马的饲料等物资从天津源源不断地运来,交给沿海岸线向锦州前进的明军,还要将明军作战的伤员运回天津疗伤。
杨国柱、王廷臣久经战阵,自然深知粮食、箭只、饲料的意义。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大帅还考虑到了伤员的问题。
杨国柱兴奋地说:“大帅,你这个主意非常好,受伤的士兵如果能及时运到后方,不但存活下去的可能性大增,而且还减少了对部队的拖累,让部队能始终保持最强的战斗力。”
王廷臣也表示赞赏:“伤员们得到妥善安置,对于士气有很大鼓舞。士兵们少了后顾之忧,就能更加奋勇地杀敌。”
朱慈烺笑着点点头。
其实,对于伤兵的安置,是张航从现代战争中借鉴过来的。
现代战争,伤病员的救治问题十分重要,战地医院、医疗船等设施都是为此服务的。在崇祯这个年代,当然不可能做得这么好,因此只能通过海运,将伤兵送到后方加以救治。虽然不能跟现代相比,但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做得最好的了。
另一方面,水师回程时原本是空船,运送伤员让船得以物尽其用。
这时,郑鸿逵提出一个问题:“大帅,我们的船常年在南方活动,对于渤海一带不太熟悉,我很担心运输时会触礁。”
杨维翰马上想到了办法:“这件事好办,天津水师可以派人过去,给你们领航,这样就不用担心不熟悉航路了。”
郑鸿逵点点头:“好的,这样的话就没什么问题了。”
朱慈烺很满意:大明的力量如果都能像这样,拧成一股绳,一致对外,又何惧满清!
接下来,朱慈烺提出,水师除了完成运输任务外,还要尽可能地与陆地上的明军联合作战。
当陆地上的明军遭遇敌人时,应该尽可能退到海边合适的作战地点,通过长枪阵稳住阵形,抵挡住清军骑兵的冲击,然后与清军展开对射。
此时,清军骑兵将会在长枪阵的前边、左边、后边放箭,其中前、后两翼都靠海,这时水师应该朝这两处岸上位置发炮,狠狠打击清军。
在座的人大体上明白了朱慈烺的意图,但毕竟缺乏直观认识,就连郑鸿逵也没有亲眼见识过这种战法。
朱慈烺明白,需要来一场实际演练,才能让大家看懂海陆联合作战。
次日,按照朱慈烺的要求,杨维翰在海边找了一块平地,率领1000名士兵来到这里。在这个队伍中有几名特殊士兵,是郑森派来的旗语兵,负责向水师传递命令。
平地的东面就是渤海,郑森、郑鸿逵亲率8艘战舰,在海边巡弋。朱慈烺则和杨国栋、王廷臣在远处观战。
演练开始,只见远处烟尘滚滚,300名骑兵模拟“清军”,朝杨维翰部猛冲过来。
杨维翰立刻下令:结长枪阵。
长枪兵立刻在外围形成一个圆圈,长矛一致对外。
“清军”见无法冲开长枪阵,便四散开来,朝杨维翰部放箭。当然,这些箭都去掉了箭头。
有些“清军”骑兵来到了海边,从长枪阵的前、后两翼,放箭攻击明军。
这时,几个旗语兵站在岸边,向水师发出旗语,指示着海边两处“清军”的位置,请求开炮支援。
郑森看到旗语后,下令8艘战舰分为两组,分别朝旗语所示的位置靠近。
杨维翰连忙示意前、后两翼假扮“清军”的骑兵下马离开,只留下战马在那里晃悠。
渤海上,8艘战舰已经就位,船头正对着明军的前、后两翼。
郑森亲自挥动旗帜,下令各船开火。只听得大发贡炮、千斤佛郎机发出怒吼,一枚枚炮弹呼啸而至,在岸上爆炸,很多战马被炸得血肉横飞。
杨国柱看后直呼“痛快”:“这要是在战场上,清军肯定死伤惨重。”
王廷臣感叹:“有这样的水师陪在身边,我们有底气多了,以后要轮到清军害怕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