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月开始,杨河又陷入繁忙中。
本月初时,他开始招募流民难民,沿新安庄往上,徐州与邳州交界两边,一直到不老河,设立八义乡与大许乡,总面积四百多平方公里。
又从新安庄西去,跨内白马河,一直到吕梁洪,加外白马河之地,共约二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设立白马乡。
除此三乡,又在邳州运河东西岸,分设乡屯堡,先占了土地,慢慢充实人口户数。
总计从七月开始,他约设立四乡之地,按每乡千户计算,新增人口二万左右。
从匪盗奸贼处抄来的财产给了他底气。
按杨河给乡民的待遇,青壮年每天供应米面二斤,妇孺一斤多,平均值为一斤半,每人每年消耗粮食约在二石八斗。四个乡两万人,一年就需要粮米约五万六千石。
按此时市价,一石粮食一百八十八斤约要白银二两,五万六千石就是白银十一万两左右。
流民难民皆一无所有,招入屯堡后,开垦、训练又尽是重活,不吃饱怎么行?
不过与新安乡的老庄民相比,他们第一年没有工钱,只年底发个红包便罢。以后杨河也不打算给他们盖房子,每户给基宅地一亩就算,但免契税。
不过他们衣裳被褥还是要的,男女老少各二身冬服夏装,毛毯冬被等,平均每人三两左右,二万人就是白银六万两。
又有四乡水利,要发展,要种地,水利不可少,按新安庄例子,平均每乡要耗费白银一万多两。
这样零零总总算下来,杨河新设四乡之地,本年就要耗费白银二十万两。然后从明年开始,每年要支出这些人口粮五万六千石,工钱十二万两左右。
而他们生产,一庄保百户,开垦土地五六千亩,一乡十保,开垦土地五六万亩,四乡开垦土地二十多万亩。到明年秋播前,这些土地要开垦好,相应的水利要修建好,然后后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夏天会有收获。
所以此时发展很慢,在杨河计划中,新开垦的土地亩产也必须达到一石。他相信有良好的水利,加上大量肥料投入,田地这个产量是可以达到的。
这还远远不足,亩产一石,四乡二十多万亩地收入支出才勉强持平,不能为他创造利润,需提高生产力。
在杨河计划中,这些田地耕种几年后,麦田需达到亩产二石多,稻谷需达到亩产三石多,也就是二百公斤与三百公斤。
杨河认为这可能性是很大的,毕竟开渠筑堤,勤种勤粪,耕作环境改善,土地有了肥力,这个收获就有了可能。
而小麦亩产达到二石,他就大赚了,便如新设四乡之地,土地二十多万亩,收获产量就是四十多万石,扣除口粮支出五万六千石,工钱十二万两,他的利润仍有倍数。
而且那时他们食量还会减少,口粮不需要那么多,就算提高乡民一些福利待遇也值,或者干脆纯以工钱计。
说白了,杨河实行的就是大农场计划,这些人就是杨河的农场工人。
在各农场中,他实行良好的福利保障,类似终身雇佣的制度,又有现代的考核、奖励、惩罚制度随行,累进工资制设立,庄民们的忠诚与干劲没有问题。
以后在各庄保中,他可以培育好的种子,大量的使用机械,这样富余下很多人口就可以发展畜牧业,养殖业,各农产品加工等,最大化的提高生产力。
这些直属的各庄保中,杨河并不打算分田分地,历史证明了,小农经济,分田分地,对生产力的提高并没什么效用。几千年前汉唐时期,小麦的亩产不到一石,到了明清时期,小麦的亩产仍然不到一石,这几千年时间都白废了。他们开国初期,可都是分田分地的,而且分得彻底,田地私人所有,世世代代传家。
分田分地唯一作用就是稳定社会,这个稳定期还不长,小农社会,任何的灾害,水灾,旱灾,蝗灾,小地主与自耕农立马变赤贫人口,然后土地兼并就开始了。
当然,因为有收买人心,稳定社会的作用,未来杨河也会搞搞分田分地,但不在直属庄,而在附属庄。每户分田三十亩到五十亩,收取田赋,租借给他们口粮、耕牛,农具等等。
杨河也不看好各附属庄的发展,相比农场的大规模组织,小农结构的农民对抗灾害的能力太弱了,随便风吹草动就纷纷破产。杨河可以想象,不消多久,各附属庄的破产农民与土地兼并又将成为普遍现象。
他们生产力还极度低下,就算五口之家耕种三十亩地,但每亩产量不到一石,除了各人口粮吃食,又有多少余粮可以出售?遇到灾年更不用说,有口吃的就算不错了。更甚者颗粒无收还要他倒贴,纯属负资产。
直属庄大农场,附属庄分田分地,两种制度并列,杨河也让老百姓看看,哪种制度更优越,介时他们就会作出选择。
当然,农民破产,土地兼并有个过程,分田分地在初期是有意义的,在这基础上,杨河可以设立如西汉的“都试之制”,唐朝的府兵制度,最大程度的开拓兵源。
但他最大的希望还是放在自己的直属庄上,他事实建立的是工人集团,生活劳动都纪律化,军事化,在这基础上,他可以开拓各种大团体,如军人集团,农业集团,军工集团,重工集团等等。
他以后要发展利益集团,建立政党等,这些直属庄民也会是最坚定的支持者。
……
本月初,杨河还开始扩军。
目前他兵力六个总,连上中军直属的各队,计有二千五百人。
计划再招募二千人,使总兵力扩充到四千五百人。
内战兵从六总扩为十二个总,兵力约在三千人。
中军各队中,医护队扩为一百人,掷弹队扩为一百人,哨探队扩为一百人,骑兵队扩为三百人,锐兵队扩为三百人。加上护卫队、炮队、辎重队等等,中军部兵力约在一千五百人。
兵员的招募在睢宁、邳州二地进行,新安军的威力早在这二地闻名遐迩,军队的待遇也让各人眼热,特别伤亡、残疾、抚恤、退伍等方面让人心动。
说起来新安军月饷不高,普通士兵每月只有五钱银,但隐性福利高。包吃住,有住房,伤亡有抚恤,家属有安置。三年后若退伍,军中还会分给一套房子,四合院,宅地一亩大小。
虽从本月开始,普通庄民不盖房只给宅地,但军人会盖房子。对杨河来说,这些退伍士兵在军中锻炼几年,个个能写会算,又有一身技能,还对他忠诚,是最优良的基层人员,他们待遇自然要好一些。
种种诱人福利待遇,就算明面上军饷不高,杨河给每个士兵的安家银也降到十两,但百姓心中有一杆秤,希望应募的人群还是如潮。
仍按戚家军标准,每个应募的士兵都严格挑选考核,非良家子,身强力壮,老实本份者不要。
新兵的事,就交给兵务堂处理了。
议事堂下六堂,吏务、户务、兵务、工务、礼务、刑务诸堂,慢慢都走上轨道,不需要杨河亲力亲为。议事堂下民政堂专门培养民务要员,也充实了各屯堡的屯官吏员。
新兵在兵务堂操备所训练三个月后,慢慢会补充入各总之内,杨河“看不见师”制度,早已储备了六个新总的军官骨干人选,介时各总扩开,分甲乙二等。
甲等总一般每甲六七个老兵,三四个新兵,装备也较好,都有铁甲。
乙等总每甲三个老兵,七个新兵,只老兵有铁甲,新兵使用纯棉甲。
军需所到枯水期前只能打制铁甲二千副,就算一些缴获的流寇棉甲在内,也不过二千多副盔甲,但士兵需要装备,暂时就用纯棉甲。
纯棉甲相对简单,“每七斤棉花浸水槌平成薄晒干,反复三次干透而成一层,以三层缝成夹袄”,又加外衬铜钉就成了,总重不过二十多斤。
此时棉花一斤六七分银,二十多斤棉花,又外衬铜钉等,一套纯棉甲不过二两多银子,可以大规模生产装备。
纯棉甲也有一定的防护力,五十步外可防抛射,敌人进入五十步内直射不会大伤,不说乙等总士兵,暂时庄民都可用这种。
……
杨河扩军之事轰轰烈烈,州城各人看到只当没看到。
早前杀戮吓坏各人,摆明总督史可法等人也对杨河支持,他们何必多事?
此时私兵泛滥,各地乡勇层出不穷,各地官府又哪管得过来了?
知州苏成性等人猜测杨河要走状元公沈坤的道路,练强兵保境安民,或许会有后患,但他早致仕了,几年后的事跟他有什么关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对苏成性来说,反正他咬死七百个“佥练”乡兵名额,府城可能也会咬死给杨河一千个兵额。一千七百个“佥练”乡兵,多出来也是杨河自己养,跟他无关了。
目前局面,州城这边已经太平,苏知州安安稳稳等着退休就是。
七月中的时候,州衙方面给了杨河五千两的银子,这是七百佥练乡兵半年的工食银。
杨河淫威仍在,州衙给的银子倒是实数,不敢克扣。
府城那边也拨下半年的乡兵钱粮,马三步七,一千兵额,约工食银八千多两,米二千多石。
按早前计算,府城那边拨下的粮饷装备,半年约有银一万一千四百两,米三千石,竟被克扣了快三成。这还是总督府千叮咛万嘱咐,杨河也越发威名赫赫情况下。
还有三次大捷的斩首赏银,六千级按理说会有三万两的赏银,但从兵部支发,层层克扣下来,到杨河手中,竟然只有五千两。
杨河没说什么,但他暗暗记住了,敢贪他的钱,以后要这些人好看!
总督府还拨下三百马队的盔甲装备,倒还不错,皆是镶铁棉甲,鲜红长身罩甲型,铜钉又大又重,又有臂手,还有比较传统的兜鍪铁盔,全重约在三十多斤。
有了这批盔甲,连上的年底制成的铁甲,缴获的镶铁棉甲等,杨河麾下重甲约有二千五百副。他四千五百人的兵力,重甲普及率已经超过一半,年底对抗清军更有把握了。
……
七月十八日,新安庄训练场,楼山附近。
正是酷暑,但各样训练仍热火朝天,现新安庄训练基地更加浩大,从北山向北一直到锅山,东去又到三山、四山、五山等地,规模达到五六平方公里左右。
楼山就在这训练基地之内,不大的山包,附近有着河流,山下一些大小铁炉,正是杨河为坩埚炼钢选定的场地。
筹备到现在,杨河的坩埚炼钢已经进入实质,以粘土烧制耐火砖,砌成炼铁炉。
以黑铅,也就是石墨烧制成坩埚,并让包添甫等人多次实验,他们先小后大,已成功冶炼几次五斤份量的坩埚钢铁。今天要挑战的,则是五十斤份量的坩埚钢。
烈日下,前方一座炼铁炉威严耸立,约有两米多高,直径也快有两米,整个外形胖胖嘟嘟,顶上还有一个沉重厚实的炉盖,就若锅盖似的将炉子盖得严严实实。
坩埚炼钢本质就若一个高压锅,高温熔炼铁水,密闭高炉内部必须承受极高温度,所以此炉耐火砖皆以高铝粘土烧制而成。
还砌得极厚,炉壁厚达半米多,外面抺以厚厚的盐泥,周遭用粗藤包裹,硬木支撑。炉盖同样如此,以厚实的耐火砖制成,外面包裹着生铁与硬木。
然后附近一些小铁炉,高一米多,却是新安庄工匠实验五斤份量的坩埚钢炉。
此时杨河站在大铁炉不远处,身旁有着镇守新安庄,兵务堂总管韩大侠,军需所主管张出逊,原冶炼坊工匠包添甫等人。
这些工匠个个全副武装,都穿着石棉服,衣裳、鞋子、手套、帽子、口罩具备,石棉具有高度耐火性与绝热性,早在商周时期就有火浣布之称,马可波罗也说石棉被鞑靼人用来制作防火服。
杨河手下工人都是宝贵的,有这条件,该有的装备自然要具备。
他看了看,这次实验冶炼坩埚钢五十斤,希望能成功,他说道:“开始吧。”
包添甫高声应是,他手下工人有十个,一声令下,纷纷行动。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