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在精神上,他们也是卑微的。
地主老爷们高高在上,可以读书识字,坐拥良田,掌握话语权。
就算是关于戚继光的话本故事里,也只见得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戚继光确实神武,但戚家军的普通士卒呢?
现在,朱明竟然告诉他们,保家卫国是靠着他们!
这群苦哈哈的“泥腿子”如何能不激动?
朱明看着护卫们一张张黝黑的脸颊,叹道:“所以说,本王叫你们读识几个字,免得受读书人欺骗!”
向来不肯参加识字班的护卫们脸色一红,低头不敢说话了。
但他们心中更有振奋。
“这样吧,你们回头多识字,争取写一份思想汇报。”
“谁写得好,本王就提拔他当队头!”
有大胆者当即发问,“王爷,啥叫思想汇报啊?”
朱明笑道:“就是你们保家卫国的想法,把他写到纸上!”
“我不管你们怎么写,但你们要自己写出来亲自交给我!”
这时,张大猛满脸纠结,急道:“王爷,我这个大老粗也要写吗?”
朱明点点头,“必须写,每个人都要写给我看!”
张大猛摇头叹息,哭丧着脸。
但他不敢提不写。
人要脸,树要皮。
底下这群小兵都写了,他这个主将不写,有些丢人。
……
书房。
“阅兵”过后,张大猛特地找到朱明。
“王爷,您是如何得知戚爷爷的事,他在义乌招兵的事,是真的吗?”
张大猛目光炯炯,盯着朱明。
一副大感兴趣的样子。
朱明心知,恐怕戚继光这位民族英雄也是张大猛的“偶像”了。
他正色道:“自然是真的,本王怎会编排前辈英雄!”
闻言,一向以硬汉示人的张大猛少有的感慨起来。
“可怜戚家军千余口人,南征北战,没有死在贼寇手中,竟亡于奸臣之手!”
“我是不信堂堂戚家军会闹饷兵变,必是秦桧之流残害忠良!”
“若戚家军在世,怎容鞑子如此猖狂!”
朱明没想到张大猛一语道破天机。
“戚家军兵变”,大明官方的说法是戚家军闹饷发动兵变,时任蓟州总兵王保平叛,尽屠之。
这个说法,可是大明官方从上到下都认可了的。
但有点脑子的人都会对这个说法嗤之以鼻。
大明这群贪官污吏迟发、扣发饷银不要太平常,戚家军闹饷银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早就做熟了的套路。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犯得着因为这点“小事”造反?
根本原因还在于张居正、戚继光死后,这支部队没有过硬的后台了。
戚家军又能征善战,作风优良,挡了辽东文官武将的道!
朱明不想在这个话题上深谈。
虽然此事在后世,但凡对明史有点了解的,可谓人尽皆知。
但在这个时代,信息是完全封锁的。
朱明不想表现太过。
朱明叹息道:“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无论如何,戚家军未战死沙场,却亡于国朝之手,可悲可叹。”
“辽东之事已经无可挽回,鞑子实乃我大明心腹大患。”
这已经不是张大猛第一次听朱明发表对时局的看法。
张大猛闻言默然,双手微微发颤。
他忽然想起记忆里已经遥远的硝烟。
一场大败,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朱明忽然发问:“大猛叔,我听闻你出身行伍,可曾参与过征辽?”
张大猛虎目泛红,强忍泪水。
他捶胸长叹。
朱明见此情景,哪里不知道自己触及他伤心之事。
良久,张大猛才收拾心情。
“王爷,我本辽东抚顺人士,出身寒微,万历四十六年,鞑子侵占抚顺,全家老小皆死于兵乱!”
“万历四十七年,入东路军,主将正是总兵刘綎。”
“总兵见我有几分勇力,提拔我为亲兵护卫。”
“后萨尔浒之战兵败,总兵战死,我侥幸得活,流落辗转。”
张大猛寥寥几语,就把出身来历交待了。
朱明却听出其中的残酷。
万历四十七年,距今已有十年,“萨尔浒之战”,正是大明崩溃的开端。
大明二十万精锐,尽丧努尔哈赤手中。
“往事不提了,天塌了有高个顶着,我也算为国尽忠了!”
朱明默然。
但还是能听出张大猛内心的不甘。
国仇家恨未报,谁能甘心?
朱明道:“大猛叔可知我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私自练兵?”
或许是听多了朱明大胆直言,张大猛也不对大明抱有希望了。
他无所谓道:“戚家军死于奸臣之手,刘总兵之死,我看也蹊跷得很!”
“当年主将杨镐分兵四路,刘总兵却陷于四面合围,鞑子恐怕早已得知东路军的情报!”
朱明冷笑道:“大明以文制武,实在太过!”
“杨镐这个计划,我看是愚不可及!”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