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6章 重逢(1 / 2)商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6章 重逢

几个顶头上司沿兵部的驿站先走一步,还留在沈州的小官们可不得撒了欢的玩嘛。说来也是有趣,他们冬季出发,等回到京师应是盛夏时节。

陈恒到底是错过在京师的第一个春天。好在沈州的风景也不赖,大家在城里玩的也算尽心。雪化后,官道就极为好走。从沈州回京师,路途虽然远,但也不用像之前那般走走停停,留出的时间还算宽裕。

今日是陈恒这批人在沈州的最后一天,众人相约出去闲逛,买些东西带回去给家人。官袍自然是不能穿的,兵、户两部的官员换过常服,各自寻个方向就去逛吃。

陈恒也不能免俗,带着信达、湘莲两人,在城里一通乱转。半道上,他拦了个带孙子的老大爷,想打听下沈州的热闹地。

“老人家,老人家。”陈恒追上这个本地人。老大爷闻声停步,转头将少年上下一瞧,笑问:“是南方来的啊?”

陈恒也是笑,“老人家如何得知?”

老大爷露出善意的嘲笑声,“我们这的娃儿,都爱叫大爷。那跟你们南方人一样,说话文邹邹的。”笑过后,老大爷得知陈恒想要买些特产带回家,就指了城北的四平街。说那处的东西,天上飞的、山上跑的、海里游的都有。

陈恒闻言大喜,连忙带人赶去。才至四平街,便见此处人潮汹涌,如鱼鳞般密布的商铺散在两侧。不时还有奇装异服者从中走出。

信达、湘莲对此都很惊讶,陈恒也是奇怪,站在一处人少些的摊位上,买了些吃食,就跟店家打听起这些人的来历。

“害,小郎君是说他们啊。”店家朝地上吐了口果皮,聊兴十足道,“看到那个带圆帽的没有。他们是从朝鲜来的,前些年他们那才打过仗,跑来我们这避难的人不老少。你再看个最矮的……”

店家脸上露出瞧见武大郎一样的嫌弃样,“他们是东瀛的,特意来我们这买些人参一类的东西。这玩意儿到了他们那边,听说值钱得很。”

见店家一副惋惜的口吻,陈恒就问这批人来的多吗?店家答:“冬天过后就多,到了夏天又要少一些。秋天还得来一波人,每年都是这个样子。”

陈恒点点头,大雍虽然没有明令禁海,可大多数北人对出海的积极性还是不高。哪怕知道这玩意儿能赚钱,但想到路途遥远,说不好就会客死异乡。各种事情,远不如妻儿在坑头来的真切实在。

又跟店家打听几样沈州的特产,陈恒就往街内走去。一路下来,果然是各色东西俱全。不论是鹿茸、熊胆、松子等物,还是海豹皮、虎骨酒、野人参等奇珍。

可惜陈恒身上的钱两已经不多,只能当个问价的看客。沈州人对他这个南方来客也是好奇,这可比高丽人还新鲜。好奇的北人围上来,有问他是怎么来的,有问他是来干什么的。

陈恒也觉得纳闷,明明自己说的是标准的官话,怎么就叫旁人一眼看出来底细。这倒好,一下子成了街上的香饽饽,被一堆北人好奇打量。

“小娃,来来来,拿个果子,拿个果子,不要你钱。真稀罕,南方的孩子还往我们这头跑,瞧伱也不像个行商啊。”

“小娃是不是山西人啊?什么,不是?那你出山海关做啥子,来打围的啊?”

“要不要来喝杯茶,我给你好好说说我们这地儿。”

陈恒一路走,一路婉拒不得。不知不觉就用衣袍下摆当起容器,接了一堆店家给的瓜果零碎。最叫人无语的是,有一个得讯来的大娘,扯着喉咙朝外喊:“街坊们,咱们街上来了个南方孩子。对,还是扬州人来的读书人哩。快来瞧,快来看啊。”

你说新鲜不新鲜,扬州人放着天下名城不呆,千山万水的跑到北地来了。大雍的幅员有多辽阔,同住一城的人,也难说认全四周的街坊们。

大家图个热闹好玩,倒叫陈恒对扑面而来的热情,有些措手不及。他拉着信达、湘莲躲到一处食铺里吃过一顿午饭,店家们的热情才算散去。

下午照例是在街上打转闲逛,陈恒玩了一会,就见街上有个黑发蓝眼的外国人被街坊围住,对方脸上的焦急一看就是迷路走丢的模样。两方人鸡同鸭讲,相互弄不懂意思,场面更叫尴尬麻烦。

陈恒见状,在旁听了一会。听出这人说的是英语,心中那份万恶的记忆忍不住苏醒回溯。他翻了翻白眼,便上前去接过了话。几番交谈得知,这人是大不列颠人,是跟着本国的商船先到的吕宋,然后转道东瀛转悠。又在此处,跟着几个东瀛边商,经朝鲜来东北见见世面。

陈恒问了问东瀛人的长相,就让街坊们帮着找。好不容易找到几个东瀛人,他们一上来就嗨个不停,叫人听的呱噪。见没多大事,陈恒就领着信达、湘莲离去。

回去的路上,柳湘莲还在为洋人的长相暗暗称奇,“持行,你说为什么他们是蓝眼睛啊?真是见了鬼了,怎么好好的人,长这副模样。”

这事谁能说得清楚,陈恒笑过一声,也不作答。只信达十分好奇,二哥什么时候学的这门蛮话。见是亲近人提问,陈恒只好把此事推到裴怀贞身上,说是老师教的,这才算圆过去。

三人回到住所,晚饭是跟同僚们一起吃的。大家也听说了四平街的热闹,知道有个扬州来的读书人,救了个蛮子,还会说蛮语。

看这事越传越玄乎,陈恒连忙站出来解释。整个使团里,南方人就不多,扬州人更是只有他一个。还不如痛快些承认,也叫大家少了猜疑。

翌日启程,过了二十天,便回到京师。比起冬日出发,夏日返程实在要省力太多。一进城,大家都要先回到兵部、户部述职。

他们是卡着时间回的,第二日就是六月十八日,还能在家歇息一天。加之一进兵部,已经是午后。姚大人也没拉他们说太多,只吩咐众人把该做的东西都整理好,别耽误十九日上衙。

连同陈恒在内的人,无不欢天喜地,感谢过上峰的关照,众人立马做鸟兽散。

回到扬州会馆后,此处还弥漫着殿试结束后的喜庆气氛。一见到是自家的解元公回来,大家的反应都很热烈。有问陈恒为什么没参加会试,有问陈恒怎么穿着官袍。

都是自家的乡人,不少人还是同科考中的举人,陈恒自然少不了解惑回答。热络的叙旧过后,陈恒就问起本次会试的情况。

今年会试,扬州子弟亦有斩获。游学三年的杜云京,以二榜第五名的好成绩考中进士。算是为扬州乡试,又打下一些名气。

陈恒闻言大喜,当年杜云京乡试名次落后崔游道,他就知道杜云京必定不甘心。现在也算是苦尽甘来,一鸣惊人。

其后,陈恒多听举子们抱怨。一部分人想着回乡继续备考,一部分见到陈恒的官袍,也想在六部谋个差事。这些人问起陈恒的意思,他能答得也不多。只说了句,最近的户部最缺人,可以报名一试。

可这些人一听户部最累,纷纷都打消了念头。他们更属意清贵的礼部,虽然比不上翰林院,好歹日子也清闲些啊。要是能被吏部挑中就更好不过,考不考进士都无所谓了。

陈恒不好评价,只好沉默。听着他们讨论状元游街的热闹,稍稍陪坐一会,他就拿着信达从小二处拿来的书信,回到自己的屋子。

信是钱大有留的,他本次会试落榜,也没打算留在京师死磕。只在会馆内等到三月,见陈恒还没回来,就起身回家准备成亲。另留了一张山西钱庄的存票和信物,说是陈家人托他带的银子都在里面。凭票和信物取钱,可谓童叟无欺。

此事交给信达办即可,陈恒在会馆内休息一日,又回到兵部开始干活。

他们最近任务重,边关战事一停。总部的人就要核算各处军功,也要统计阵亡的将士名单,该发钱发钱,该承爵的承爵。

这么庞大的量,单靠部里的举人、秀才和小吏,也是忙的鸡飞狗跳。只是天下的举人,都有个进士梦,肯一边历事一边读书的人实在不多。

不止女人爱八卦,男人其实也八卦的很。开春病了的左都御史,经过三辞三让的戏码,最后还是得了李贽的恩准,得以告老还乡。

他这一走,朝中大员的气氛明显紧张起来。正二品的官职,到底花落谁家。底下人也有各种猜测。

兵部的位置最有意思,他们跟翰林院就隔着一条街。每日就开着窗户盯着对面,看看到底什么时候会有内宦跑过去,到翰林院请旨。

正二品的升迁,肯定是有一套流程的。大家忙里偷闲,就把此事当做谈资挂在嘴边,以示自己作为京官的特殊之处。

这事估计还有的掰扯,陈恒忙着做事,无暇多顾。因为他被姚自然借调到户部,帮着一起处理茶马市场。

姚自然的想法也很明了,兵部尚书传达李贽的旨意,这茶马市场头三年的盈余,兵部要抽去大头,用来安抚边关将士。

为了避免账目出现差错,尚书让左侍郎来负责,左侍郎点了得力的郎中来督办,郎中姚自然又相中陈恒这个帮手。

“这是大好事,办好了,对你、对我都是大功一件。”姚自然直接提点陈恒,示意自己会秉公论功。两人现在同舟共济,前者自然希望后者能倾囊相助。

眼见机会到了面前,陈恒自然不会拒绝,当即欣然受邀,隔日就陪着姚自然去见了户部右侍郎。

户部的人也是没办法,人手根本不够用。这次他们抢举子没抢过礼部、吏部。就是连平日不怎么冒泡的工部,也靠着清闲的衙门环境抢去不少落榜举人,真叫户部的人气恼的很。

什么,新科进士?别想了,能进翰林院的进翰林院。进不了翰林院的,去到地方也能担任上县的父母官。不比个活多钱少的户部轻松舒服?

对姚自然跟陈恒的到来,户部的人无疑是最高兴的。甭管事后回不回去,现在能帮些忙就成。

如此忙的昏天黑地,陈恒一人游走在两部之间,倒把兵部的同僚看的眼热。可没办法,谁叫姚自然就看中陈恒,选了他呢。

半个月后,左都御史之职终于水落石出,时任扬州知府的林如海,顺理成章的升迁。从翰林院发出的圣旨,正是从陈恒面前跑过。

估摸一下时间,大概七月中旬,就能在京师跟林伯父一家汇合。想到这一点,陈恒不禁干劲满满。

…………

…………

七月十八日,一个十分普通寻常的日子。

感谢李贽跟太上皇斗气,让几乎要忙死过去的陈恒,得了片刻的喘息之机。今日是林伯父携家人抵京的日子,陈恒睡到日晒三竿,才稍稍养好一点精神起床。

他最近真是累惨了,各处事情加在一起,几乎就是脚不沾地。更是经常和姚自然一起睡在兵部中,连个吃饭的功夫都靠挤。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