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接着说:“河西节度使肩负护卫长安西部门户重任,北有突厥南有吐蕃,非久经沙场之良将不能胜任,臣建议由右羽林将军崔希逸接任。”
李林甫本想推荐自己的人选,见张九龄话已先出,他一向避免和张九龄正面发生意见分歧,当时只好沉默不语。
玄宗点头说:“崔希逸可当此任,准。”
李林甫只得点头称是,随后说:“王忠嗣大将军昔日在辽东大破奚和契丹,据大将军奏报,范阳军中大将安禄山出力甚多,功勋卓著,吏部商议拟提拔为兵马使。”
张九龄又说话了:“安禄山曾是戴罪立功之身,本该处以极刑,蒙圣人恩赦,得以幸免。此番将功抵过而已,不可草率提拔。”
玄宗想了想,觉得张九龄说的有道理,于是说:“呵呵,安禄山就是那个打马球的大胖子吧?九龄说的有理,他就先不提任了,等再立战功吧。”
李林甫继续说:“集贤殿学士陈希烈博览群书,精通道家之学,多次为圣人讲解《老子》、《易经》等经典,深得圣人赏识,他已在集贤殿任职已久,圣人上次给臣提过,要提拔他为门下省侍郎,此次正好提任。”
玄宗赞许的说:“准奏,朕很欣赏陈希烈。”
李林甫又奏道:“圣人还记得兖州刺史王冰否?”
玄宗想了想,点头说:“朕想起来了,王冰出身医学世家,醉心医理,精通《黄帝内经》,朕之前说过要调他当太医令。”
李林甫:“圣人圣明,王冰在兖州刺史任上也是颇受好评,已任职多年,臣建议王冰回京任职左太医令,协理太医署。另外,王冰的副手、兖州长史吉温据说为人公正不阿、断案如神。臣建议也同时调其进京,任职京兆府功曹*。”
“准奏。”
张九龄和严挺之对望了一眼,心中都明白这是李林甫打着提拔王冰的幌子,真实用意是想提拔吉温。不知道这个吉温在背后给李林甫搞了什么小动作。他俩对王冰都久闻大名,赞成重用王冰,但对吉温却不了解,所以也都没有发表意见。
李林甫说完,玄宗看了一眼严挺之,说道:“前些日子,朕听闻户部侍郎萧炅才疏学浅,竟然将‘伏腊’误读为‘伏猎’,实在不堪。他毕竟是武将出身,担任户部侍郎是不太妥当,就让他去接替王冰担任兖州刺史吧。”
李林甫一听有点傻眼,萧炅是他引荐的,从户部侍郎位置上调去兖州刺史,显然是被贬了。也不知是谁在玄宗面前告的黑状,待我查出的话,一定要好好收拾他。但他表面上一点也没表露出异常,反而立刻调整好心态,唯唯诺诺地问:“圣人圣明,那谁来出任户部侍郎呢?”
玄宗说:“几位爱卿可有合适人选?”
由于事发突然,在场的几个重臣都没有料到玄宗会突然调整户部侍郎一职。一时间都想不出合适的接替人选。大家都在紧张的思索着,还是李林甫反应更快,他再次说道:“圣人,臣有一人选,前次河东节度使在给朝廷的奏报中夸赞太原刺史王鉷精于理财,公正执法,这些年都给国库源源不断贡送不少财物,王鉷祖父又是我朝西域名将王方翼。臣建议提任王鉷任职户部侍郎。”
玄宗想了想,看看其他人都没有发话。于是说:“好,那就让王鉷担任户部侍郎吧。”
要商议的事情都说完了,大家正准备告辞,玄宗又叫住了他们,说道:“咱们在洛阳也呆了不少时日,朕想过几日就返回长安,九龄、耀卿、林甫,你们去准备一下回长安的事宜吧。”
张九龄一听,急忙劝谏:“不可,这个时候正是农田秋收的时节,各地的民众都在忙着秋收事宜,从洛阳到长安的沿途多是农田,此时返回长安,必然会骚扰沿途百姓,影响秋收大事,不如再等些时日吧。”
玄宗一听,虽然老大不高兴,但毕竟一年的秋收是国计民生大事,也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只好摆摆手说:“朕知道了。”
李林甫却长了个心眼,故意放慢脚步,等张九龄等人退出徽猷殿后,自己立马折回身,来到玄宗身边。玄宗问:“林甫,还有什么事情吗?”
李林甫笑着说:“圣人,九龄乃是迂腐之人,殊不知长安和洛阳是圣人的西宫和东宫,圣人愿意何时来往就何时来往,不必等什么秋收以后,如果说影响了农民秋收,那就免了沿途百姓的税收就行了。”
玄宗大喜,走下来拍着李林甫的肩膀说:“还是林甫懂朕的心!”
李林甫赶紧说:“臣的一切都是圣人所赐,敢不为圣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玄宗十分满意,回头对一旁的高力士说:“力士啊,就按林甫说的。明日下旨,三日后御驾返回长安。”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