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斧声,赵匡胤真的是被弟弟赵光义弄死的吗?|
严格来说,这其实是三个问题。
第一个,烛影斧声是真的吗?
第二个,赵光义杀了赵匡胤吗?
第三个,赵光义是篡位吗?
那我主要说说前两个,最后一个简单说一句。
烛影斧声:原版、前传与升级版
1
说起烛影斧声,稍微了解点宋史的人,第一反应都是赵光义搞死了赵匡胤,然后篡位称帝。可是继续让他把这个故事再讲细致一点,你可能就会听到各种不同的版本。
真的,烛影斧声的故事版本,真是太多了。我不说别的,就说说宋代的版本。
先来说说原版。原版故事记载于《续湘山野录》里,这部书的作者是北宋仁宗年间的和尚文莹。故事的原文是这样的(不想看文言文的可跳到下面直接看结论):
祖宗潜耀日,尝与一道士游于关河。无定姓名,自曰混沌,或又曰真无。每有乏则探囊金,愈探愈出。三人者每剧饮烂醉。生善歌《步虚》为戏,能引其喉于杳冥间作清徵之声,时或一二句,随天风飘下,惟祖宗闻之,曰:“金猴虎头四,真龙得真位。”至醒诘之,则曰:“醉梦语,岂足凭耶?”至膺图受禅之日,乃庚申正月初四也。自御极不再见,下诏草泽遍访之。或见于轘辕道中,或嵩、洛间。
后十六载,乃开宝乙亥岁也,上巳祓禊,驾幸西沼,生醉坐于岸木阴下,笑揖太祖曰:“别来喜安。”上大喜,亟遣中人密引至后掖,恐其遁,急回跸与见之,一如平时,抵掌浩饮。
上谓生曰:“我久欲见汝决克一事,无他,我寿还得几多在?”生曰:“但今年十月廿日夜,晴,则可延一纪;不尔,则当速措置。”上酷留之,俾泊后苑。苑吏或见宿于木末鸟巢中,止数日不见。帝切切记其语。
至所期之夕,上御太清阁四望气。是夕果晴,星斗明灿,上心方喜。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
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
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
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逮晓登明堂,宣遗诏罢,声恸,引近臣环玉衣以瞻圣体,玉色温莹如出汤沐。
简单来说,就是早年赵匡胤、赵光义兄弟曾碰到一个大仙儿,这位大仙儿自称混沌,又称真无,反正一听就不是什么靠谱名字。混大仙儿兜里的钱永远掏不完,还算出了赵匡胤称帝、大宋开国的日子。所以老赵建国以后就到处找他。
十六年后,老赵去西京洛阳,终于又遇到了混大仙儿,于是就问他自己还能活几年。混大仙儿就说,今年十月二十日夜,如果是大晴天,你还能活12年;否则赶紧安排后事吧。
到了那天夜里,本来大放晴,老赵倍儿高兴;结果乐着乐着,突然就阴天下大雪了。于是老赵就急命人把宝贝儿弟弟赵光义叫来,又把身边的人都轰走了。然后俩人对着大喝一气,期间光义宝贝儿数次表示自己喝不动了,一个劲儿想跑掉。因为当时宫殿里点着蜡烛,俩人的人影就映在了窗户上,这就是所谓的“烛影”。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三更半夜,外边的雪有数存之厚。不知道为毛线老赵突然拿着柱斧戳雪,雪在殿外,那也只能理解为老赵跑到殿外来了。一边戳,一边跟他的光义宝贝儿说:“好做!好做!”,然后就宽衣解带,打着呼噜睡去了。
至于这个“好做”是什么意思,对不起,好像宋代人也没搞明白。现在一般理解为“好好做(皇帝)”或者“你做的好事!”嗯,完全对立的两种理解。
当天晚上,宝贝儿光义一直住在宫里。到了第二天早上,大家发现老赵已经挂了。于是光义宝贝儿嚎啕大哭,然后宣读老赵的遗诏,正式登基。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在看《聊斋》?不过这个混大仙儿实在不够范儿,为了让这个故事显得不那么low,在宋神宗年间,“烛影斧声”出现了升级1.1版。给赵匡胤算命的不再是名不见经传的混大仙儿,而是名声如雷贯耳的陈抟老祖!据蔡惇《夔州直笔》记载:
太祖召陈抟入朝,宣问寿数,对以丙子岁十月二十日夜或见雪,当办行计,若晴霁须展一纪。至期前夕,上不寝。初,夜遣宫人出视,回奏星象明灿。交更,再令出视,乃奏天阴,继言雪下,遂出禁钥,遣中使召太宗入对,命置酒,付宸翰属以继位,夜分乃退。上就寝,侍寝者闻鼻息声异,急视之,已崩。太宗于是入继。
V1.1版的故事虽然没有烛影斧声,但故事的核心是一样的:神仙算命,老赵药丸,赶紧叫宝贝儿弟弟来接班。
宋初历史专用神化人物
陈抟老祖
其实烛影斧声还有一个前传。《杨文公谈苑》是根据真宗朝诗人杨亿的言行整理而成的,这部书里写道:
开宝中,有神降于终南道士张守真,自言:“我天之尊神,号黑杀将军,与玄武、天蓬等列为天之三大将。”言祸福多验,每守真斋戒请之,神必降室中,风肃肃然,声如婴见,独守真能晓之。
太祖不豫,驿召守真至阙下,馆于建隆观,令下神。神曰:“天上宫阙已成,玉鏁开,晋王有仁心。”言讫,不复降。太祖以其妖,将加诛。会晏驾,
太宗即位……
这次跳大神儿的换成了道士张守真,玩儿的是神仙附体的把戏。然后说天上的宫殿开门了,晋王有仁心。言外之意,老赵你该上天住天宫去了,地上的事儿就交给你的宝贝儿弟弟、晋王赵光义吧。老赵听完就想砍人,结果真如张真人所说,上了天宫。
这个天宫故事到此还没算完。南宋邵博在《邵氏闻见后录》里也记载了天宫故事,这没什么稀奇的。比较叹为观止地是,邵博说,这故事“出《太宗实录》、《国史·道释志·符瑞志》”。
也就是说,这个天宫故事,是国家承认的国史!
与此同时,著名史学家李焘的巨著《续资治通鉴长编》也问世了,在这部书里,李焘集原版、1.1升级版和前传的大成,搞出了横空出世的“烛影斧声”V2.0版,原文如下:
初,有神降于盩厔县民张守真家,自言:“我天之尊神,号黑杀将军,玉帝之辅也。”守真每斋戒祈请,神必降室中,风肃然,声若婴儿,独守真能晓之,所言祸福多验。守真遂为道士。
上不豫,驿召守真至阙下。壬子,命内侍王继恩就建隆观设黄箓醮,令守真降神,神言:“天上宫阙已成,玉鏁开。晋王有仁心。”言讫不复降。
上闻其言,即夜召晋王,属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
在这个版本里,作者领会了1.1升级版的名人效应,在使用原版的“烛影斧声”的同时,嫁接了官方承认的前传,顺便把容易引起歧义的“好做”改成了“好为之”,还把不合常理的部分(跳大神儿不算)改掉了,比如老赵大半夜突然出戳雪改成了戳地,比如赵光义当天在压根就没在宫里住一宿。
到这里,“烛影斧声”在宋代的进化史结束了。在民间和官方宗教界、文学界、史学界各路精英的努力下,终于有了一个官方认可的通行版!
等等,好像哪里不对?官方为什么要认可赵光义杀死赵匡胤的“烛影斧声”?
烛影斧声,是一场各取所需的人为误会
2
因为直到《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烛影斧声”V2.0版,“烛影斧声”说的根本就不是赵光义搞死赵匡胤。说“烛影斧声”是赵光义杀赵匡胤的,有一种特别傻的说法,就是光义拿着一把大斧头生生把他哥给砍死了。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场景,如何保留一具“玉色温莹如出汤沐”的尸体。
其实这是一种附会,因为“烛影斧声”里提到了柱斧,关于柱斧是什么,有说礼器的,有说拂尘的,有说镇纸的,莫衷一是。但无论如何,不会是一把砍人的斧头。
烛影斧声的“斧”不是斧头
当然,后来有聪明的人注意到了这个bug,于是毒酒说又应运而生。但所有这些说法都没有领会“烛影斧声”的精神:赵匡胤知道自己要死了,赶紧传位给赵光义。传位!这才是“烛影斧声”的核心,也才是官方认可、宣传这个天宫聊斋故事的原因所在。既然是赵匡胤合法传位,那么烛影斧声哪来的弑兄篡位?至于“烛影斧声”与篡位联系在一起,据说是明清以后小说家干的好事。
然而“烛影斧声”说的是篡位还是传位,其实并不重要,因为这个故事根本就是假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