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高兴,給苏爱包了个大红包。苏爱也懂事,全部上交父母,但父母表示让她自己也学着理财。于是,苏爱在读书时期就做各种投资,也算是自己学的理论联系实际。
苏建国说,自己只有苏民这一个儿子,所以把苏爱当自己女儿来对待。
他们出生的那个年代,都是苦出身,苏建国踏入社会早,把读书的机会留给了弟弟。
苏建国从做小生意开始,赶上了改革开放,吃苦耐劳、雷厉风行的他,赚了人生第一桶金,后续又将事业做大,开办了工厂。
而弟弟苏建军,在哥哥的照顾下,读书成绩优异,在那个年代读了大学,成为工程师,认识了同事也是工程师的妈妈艾丽敏。两人都是读书人,很文气,算是性格相近。
在苏爱印象中,父母很是恩爱,相敬如宾。对比自己父母,苏建国和他夫人则有一些矛盾,主要还是苏建国应酬太多,落家里时间太少。偶尔苏民妈妈带不过来,便把苏民放到苏爱家中寄养几天。
亲戚都说苏爱性格不像淡泊宁静的苏建军夫妇,反而像风风火火的大伯。
大伯从小也宠爱这半个女儿,对苏民严厉,却对苏爱很疼爱。
所以,虽然苏民和苏爱并不是亲生兄妹,但苏民和苏爱也是自小一起长大,只是苏民要年纪要比苏爱大十岁,两人代沟较大,苏民一直完全把这个妹妹当小孩子看。
话说,苏民17岁离家读大学,苏爱才7岁,两人后来交集也不多,苏民对苏爱的记忆也基本停留在小屁孩阶段,后来也是每年过年聚一聚。
苏爱看小宝宝睡得可好,心生喜欢。确实啊,柳欣与自己同年,孩子都一岁了。
没多久苏民和柳欣回来了,两人进屋先去宝宝屋子看了下宝宝,便出来客厅。两人和苏爱也聊了会近况。
苏建国对苏民说:“苏民啊,你认识人多,给小爱介绍几个啊。”
苏民:“爸,你这事说了多少遍了?我都说了,我认识的都一些不靠谱的,别把小爱给害了。”
苏建国继续找柳欣说:“柳欣,小爱和你同年的,你同学应该也不少在上海吧?”
柳欣:“爸,上次见小爱,我脑子就意见搜索过一轮了,上海的男同学都结婚了。我读书早,同学年纪一般比我大几岁,现在都30多,基本都成家了。”
苏建国是苏家催婚的中坚力量,苏建军夫妇很佛系,苏家大大小小的事就是以长兄为父来推进。之前是苏民,现在是苏爱,两兄妹互相递了下眼色,互相深表同情。
为什么长辈总喜欢催婚呢?
当你到你适于婚嫁的年龄,所有长辈都会操心此事,一见面就是:“有对象了吗?”“什么时候结婚呀?”
很多年轻人说:这种催婚真的让人很烦啊!
其实,长辈成天把儿女的婚姻大事挂在嘴边,这和传统的文化观念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中国人经常说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长辈难免会认为,正常的生活轨迹就应该是先成家后立业,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应该按部就班的结婚生子。
你,作为晚辈,一旦偏离了这个正常的生活轨迹,长辈们就会觉得你不正常,有毛病,特别是一些从旧社会过来的老人,他们就会觉得儿女的结婚必须要在适当的年纪就要完成。
什么年纪要做什么年纪该做的事,对么?
一来,催婚缓解他们自己的成长焦虑。在逐渐衰老的路上,催婚是茶余饭后大家的重要消遣之一。年龄焦虑不仅体现在年轻人身上,也体现在老一辈身上。
二来,他们把婚姻等同于幸福。把希望下一辈幸福,等同于希望下一辈结婚。在那一代人的幸福观里,婚姻与否是衡量一个人幸不幸福的重要标准。他们不太明白,幸福是一种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状态。是私人的,各自的,不可同一而语的。
三来,他们也是为了逃离恐惧。在长辈们那个年代,保持自己的个性,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他们对于“特立独行”有着一种恐惧,也许与时代有关,也许与身俱来。
但,孩子们啊,如果换一个角度想想呢?
可能,他们真的只是发自心里的关爱你而已。
仅此而已。
请你想想啊,你结婚了他们能得到什么?
不过是吃个喜酒,还得送个大红包。
他们付出远比获得多。
或许,他们真的只是关心你,希望你有一个好的归宿,一个有爱着宠着你的人,一个能够照顾你的人。
在长辈心里,你永远就是个宝宝,你永远都不会好好照顾自己。
而一旦你结婚了,就会有人照顾你。最起码他会觉得可以放心了,现在终于有一个人守护在你的身边。
如果哪一天,他们不在了,也不要紧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